4月中旬,东北亚迎来了一位不同寻常的访客,这位访客正是前不久首访欧洲的美国新任国务卿克里,这次也是克里就任国务卿以来的亚洲首访。对于这位美国政界的“欧洲通”来说,欧洲有着太多熟悉的记忆和朋友,首访欧洲如同故地重游。相比之下,克里对亚洲就没有那么熟悉了。但是克里在这个时间选择访问亚洲,更多的是形势逼人。美国《时代周刊》如此评论:“了解亚太不会比掌握导弹技术难,但是克里的第一次亚洲之行,真的会遭遇导弹难题。”
半岛问题是引子
在克里出访前几天,关岛的美军警戒级别已经从绿色上升为黄色,全岛举行警报系统演习,警号大作,电视广告中断,发布紧急消息,部分政府机构进行战备计划。就在此时,3500公里外的朝鲜,朝军“舞水端”导弹被移出弹仓,准备发射,但随后又移回弹仓收好,如此反复多次。射程达4000公里的“舞水端”导弹正好可以打到被朝鲜点名可能攻击的关岛。
随后,克里来了。4月12日,克里到访韩国。高大的克里和娇小的朴槿惠握手的那一刻,被媒体戏称为“小公主遇到大巨人”。不过在这个距离三八线不到50公里,位于朝鲜军队火炮射程之内的城市,人们最关心的还是克里会对当下的半岛局势说些什么。
克里表示:“如果金正恩决定发射导弹,无论它穿过日本海或其他方向,都表明他蓄意无视国际社会。”但随后,他也表示,为实现半岛无核化,美国愿意与朝鲜进行对话。克里代表美国政府发出的这一缓和信号,早在一周前就已被媒体注意到。4月6日,美国推迟了原定于9日进行的洲际弹道导弹试验;4月11日,克里出访前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会晤后,也发表了相对温和的表态:“我们都认为现在朝鲜应该结束这种动作。他们采取的好战手法,试着给局势升温,没有人愿意看到朝鲜半岛上发生冲突。”
同一天,韩国总统朴槿惠在与新国家党党员共进晚餐时,明确表示愿意与朝鲜进行对话。《亚洲时报》敏锐地察觉到内中微妙的变化:“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突然发力,加大了对半岛危机管控的力道。”
与朝鲜不战不和,这是美国从亚洲整体战略出发作出的抉择。2010年,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太战略,恰在同年,朝韩之间发生了“天安舰”和“延坪岛”事件。此后半岛局势一直保持紧张。一个有用的敌人,这是美国对朝鲜的定位。而当克里面对这道半岛难题时,真正的难点在于度的把握。
克里首访东亚,到底会不会为朝鲜问题所主宰?美国媒体对于这一问题自问自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对于美国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核武装的“隐士王国”,而是中日韩。换一句更明白的话来说,朝鲜问题虽然是克里要面对的一道难题,但是这并不是他要面对的唯一的难题。
中日韩才是大头
在韩国只待了一天,克里就飞往中国,这距他上次访华已有4年,当年他的身份是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委员。作为资深参议员,克里在外交委员会当了29年的委员,期间只访问了5次中国。而此次作为美国国务卿首次访华,时机和形式都格外特殊。关于克里访亚的头条标题都是“朝鲜问题”,但实质上最重要的是为未来的美中关系奠基。
而在克里来华前夕,蛰伏很久的维基揭秘网站再次引起媒体关注。当天,该网站公布了170多万份上世纪美国外交和情报文件。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签收和发出了其中的许多文件,这批文件也因此被称为“基辛格电报”。尤其引起中国媒体注意的是,其中正好有涉及钓鱼岛问题的内容。
在1974年2月5日的一份电报中,基辛格说:“避免使美国卷入任何与钓鱼岛相关的冲突中,美国将钓鱼岛行政权移交给日本,但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日本对钓鱼岛的其他任何权利。”2010年9月,日本抓扣中国钓鱼岛海域渔船,让钓鱼岛问题猛然激化,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随即宣布,钓鱼岛问题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这一手法与40年前的基辛格相比显得强硬许多,原因在于美国当时正在推进重返亚太战略。
然而接下来的三年,借着美国重返亚太的势头,日本国内的右翼贸然行动,钓鱼岛问题愈演愈烈,中日关系急剧恶化,成为让美国始料未及的难题。而在2013年4月10日日本众议院会议上,安倍晋三再度表达了参拜靖国神社的愿望;同一天上午,日本通过《自卫队法修改案》,扩大了自卫队的行动权限;3天后,安倍又访问了二战美日血战旧址硫磺岛,悼念日军阵亡士兵。日本政府的一系列做法,不仅引起中国的反对,也让美国在亚太的另一个盟友韩国深感愤怒。
三年前,希拉里·克林顿主导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核心目标是重构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但是三年下来,中日关系趋紧,韩日矛盾加大,地区形势的变化对美国外交形成更大的挑战。而克里的到来,是为了推进一个更加缓和的局面,把亚太再平衡的重点能够重新恢复到重振美国经济这样一个根本性的目标。
亚太“再再平衡”
当媒体开始解析克里难题时发现,克里难题的真正制造者是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希拉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如今给克里带来不小的挑战。也有迹象显示,奥巴马政府的第二任期,亚太再平衡会变成“再再平衡”。
4月10日那天,奥巴马正式启动了2014财年预算削减计划,削减额为1090亿美元,这是九年来削减幅度最大的一次。尽管国防预算削减不少,但是再穷不会穷亚太。五角大楼官员指出,国防部明确要求对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关键方面提供经费支持。毫无疑问,亚太依旧是第二任期里奥巴马口中所说的“国家优先事务”。
“我得好好努力才能赶上希拉里。”克里第一天到美国国务院报到时,说了这样一番略带自嘲的话。但是很快,克里就让世人看到,他其实并不想追赶希拉里,而是要和希拉里走出不一样的路。就任国务卿后,希拉里选择亚太作为首访地,克里则选择欧洲和中东。尽管他曾明确表示将致力于亚太再平衡战略,但今天的亚太局势和奥巴马第一任期之初有所不同。
皮尤全球调查最新报告显示,东亚国家多数民众认为,目前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不是美国而是中国。与此同时,欧洲盟友对美国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心存担忧;中东局势的不确定性也牵制了美国相当大的精力。前白宫亚洲政策高级主任李侃如在年初递交了一份题为《把北京拉回来》的致总统备忘录,建议对亚太再平衡政策进行微调。
西方有句谚语:“你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机会来留下第一印象。”英国《金融时报》在克里出访之际引用这句谚语来说明此行的重要性。克里此行的一言一行,甚至每一个肢体动作都会令行程中的朋友和敌人高度关注。那么克里自己又想传递什么呢?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的看法是,克里在力图传递一个框架,代表奥巴马政府阐述未来四年美国对亚太的经济、外交和安全承诺。而对于这一番愿景,东亚国家究竟是否买账,并不是一朝一夕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