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里子

2013-12-29 00:00:00李乃清
南方人物周刊 2013年11期

1943年,蒋介石亲任中央大学校长,邀请中文系三位知名教授吃年夜饭。这使三位教授很纠结:给不给蒋公这个面子呢?
“文革”中三位教授为此遭受了审查。
时任道不愿与蒋介石同桌吃饭,但他有他的难处。

戏还有半小时开场,上海戏剧学院外已是门庭若市,一票难求。

“一部话剧公演30场,是江苏省的文化事件,若能公演50场,那将是中国的文化事件。”这是导演吕效平(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的目标。他带队的学生话剧《蒋公的面子》正大踏步前进,且一路披戴传奇。

该剧去年5月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期间首演,校内演出三十多场场场爆满;今年1月走出校园公演,各界好评如潮;4月3日登陆上海开启全国巡演,引来老中青观众热烈围观。

令人称道的是,这部“将知识分子的风骨和弱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久违的好戏”,剧本竟出自一个大三女生之手,确切地说,是90后编剧温方伊的“学年论文”。

1943年,蒋介石就任中央大学校长,曾请中文系3位教授吃年夜饭,3位教授在“给不给蒋介石这个面子”的问题上争执不下……吕效平当时给的命题作文,是从老师董健那里听到的一则传说;温方伊的任务,便是把这“开头详细,却没结尾”的传说变成可演的剧本。

“蒋请教授吃饭是一场‘忸怩’,教授们讨论去不去也是一场‘忸怩’。所有好戏都是指出道德的边缘、困境所在。”吕效平说:“《蒋公的面子》之所以火,不是因为戏里有抗战和‘文革’的悲剧,而是因为人性中永远不可能改变的悲喜剧性,因为我们自己这种卑微的状态。”

“饭否”?这是个问题!

幕启。舞台左侧,画着叉的字条: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戏从1967年那个“牛棚”之夜开始,3位古稀老人为24年前是否接受“蒋该死”的宴请聚谈往事,争执之余,还要提防红小将们折回:“红卫兵也是兵,兵不厌诈!”

舞台中间亮:1943年,重庆的茶馆,一张旧木方桌、3把老藤椅,墙上贴有对联——“空袭无常,贵客茶钱先付;官方有令,诸位国事莫谈。”

西装、长衫、中山装;民国3位教授,对蒋校长履新之事,立场各居左、中、右。

时任道:一个杀过学生的人来管教育,简直胡来。

夏小山:以蒋公的学识,当军校校长尚可,当大学校长……呵呵。

卞从周:他做校长在学术上是不太适宜,但在行政上很适宜……蒋公出任校长确实也显示了中大全国最高学府的地位。

戏中知识分子个性鲜明,却也各有弱点。“研究了半辈子《史记》,仍看不清今日之乱象”的时,追求民主自由和学术独立,蒋曾下令打死他学生,他誓不与独裁者同流,却因9箱藏书滞留桂林而忧心,想借赴宴求蒋协助,却又碍于面子开不了口;夏埋头学问,对政治毫无兴趣,“国事已不可问,我辈且打麻将”,但他好美食,席上那道“火腿烧豆腐”令他神往,然因在学生面前说不承认蒋的校长地位,推说请柬署名改为行政院院长他才赴宴;卞长期与体制合作,却也信奉“做一物质上的乞丐,精神上的贵族”,他内心想赴宴,但当另两位教授斥其谄媚时,为了面子,他也摆出一副不去赴宴的姿态。

“‘面子’是人之为人的必要因素。尊严也好、虚荣也罢,这是人自觉高于其他生灵的地方。文人由于‘傲气’,尤其放不下‘面子’。”编剧温方伊解释,自己“不喜欢时的冲、卞的滑、夏的冷”,可她还是斗胆以创作者居高临下的态度对他们抱有理解和同情。

简单的“饭否”问题,让3位大学教授纠结半天,剧情由此展开喜剧性的一面,“人总想保持自我,遗憾的是,这个‘自我’往往可厌、可憎。于是乎,骂过、恨过后,总还是在心里为那个被我骂过、恨过的人找几句辩解的话,毕竟,我也是个遭人骂的。”

几场交锋中,最亮眼的要数“总在无节操卖萌”的夏小山,场内一半笑声都因他。时卞二人为“国事”争得面红耳赤,他却心念着“打麻将”:“我宁可失恋,也不愿三缺一。”

“象骨镶竹片”的麻将是卞逃难时的“珍宝”:“据说梁启超曾发明3人和5人麻将,若是推广开来,他对中国又多了一大贡献。”时一脸正色道:“4个人雀战,足以让中国人废寝忘食。若是3人、5人都能打,那岂不是夜以继日,遍地雀声。”卞来了句不冷不热的:“这话倒很像胡适之。他说中国的男女把光阴葬送在这麻将牌上,麻将算得八股、小脚、鸦片以外的第四害。”夏可急了——“那是他不会打麻将。他每打必输,当然说麻将有害。”

麻将、菜谱、哲学、古籍,话题交错,情节起伏,观众笑声一波接一波,戏剧制作人水晶评论:“《蒋公的面子》用一种云淡风轻式的表演,既展现了民国文人穷酸倨傲的一面,又让人看到他们可爱单纯的另一面。而在动荡的大时代面前,个人的那点小心思,又显得如此令人怜惜。无论是吃一碗面,还是保住9箱绝世的古籍,都同样难。”

以“诗”唤“自由”

卞从周:现在的人,天天说政府不好,似乎只要骂两声腐败,便是个进步人士了。

时任道:还不该骂吗?中国政府腐败已是国际闻名了……

台上一场交锋,底下笑声连连。温方伊介绍,台词并非她生造。“前句是西南联大某教授说的;后句则出自《吴宓日记》。前句好像在骂今天的‘公知’。”

时:政治连民主自由都没有,还要它干什么?

卞:延安就有民主自由吗?

时:总比这里民主自由。

卞:我只听说它有民主集中,没听说它有民主自由。都说自由,那《中央日报》也有造谣的自由。

时:所以现在还有人看《中央日报》吗?

卞:你看,这就是自由的坏处。

时:这是滥用自由的坏处。

紧接着关乎“自由”的激辩,令观众大呼快哉。温介绍:“这些话出自《联大八年》。”

史料梳理让温走近民国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抗战初期群情激昂,但随1942年国际局势变化、国民党把力量转移到内部后,学生活动受限,物价飞涨,对知识分子而言,那是一段苦闷的时期,但他们的风骨不轻易改变,还保有独立精神,比现在好得多。”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出自杜甫《江村》)

落座后,便见台上这副对联。

“如果你知道中国当代戏剧现状,你就知道《蒋公的面子》在当代中国所表现的精神自由的高度。”在题名《启蒙与诗》的演讲中,吕效平例证:“这部作品可用来对比当代大学制度和知识分子们的精神状态。我的小师弟做到博士生导师了,中央那个部长请他去做秘书还要去,我老师听后勃然大怒,几十年前国民党政府时期,请教授去做部长,也要犹豫下去不去,现在大家公然叫一个大学教授、博导去当秘书,提出这个要求的人不感到羞愧,接受要求的人还感到很荣幸?!”

《蒋公的面子》撕开了文人的里子,是对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体认,更是对大学独立自由精神的呼唤。联系当下充斥官商味的高校环境,这出喜剧笑中带泪,引人深思。

【演唱会】

情歌之巅——胡里奥2013全国巡演上海站

时间:4月14日

地点:上海徐汇区上海大舞台

在1993年第一届上海东亚运动会闭幕式上,与韦唯联袂献唱主题歌《鸽子》而为中国观众熟知的胡里奥,将再度来到中国举办巡回演唱会。这名全球首席拉丁情歌歌王在四十多年的歌手生涯中,几乎摘得了一个歌手所能获得的所有奖项,是首位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颁发的“钻石唱片奖”歌手,与迈克尔·杰克逊、甲壳虫乐队一起,名列世界唱片销量最高的前十位榜单。

【话剧】

《安提戈涅》

时间:4月16日至4月17日

地点:北京市西城区国家大剧院

李六乙导演带领他的创作团队将3部古希腊题材作品《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以及藏族史诗《格萨尔王》呈现在舞台上。《俄狄浦斯王》是其第二部面世作品,演出人员包含姚橹、江珊、于洋等优秀艺术家。

【音乐会】

洛林·马泽尔和慕尼黑爱乐乐团中国巡演

时间: 4月28日

地点:广州越秀区星海音乐厅

慕尼黑爱乐乐团被视为德奥作品最正统的诠释者,德国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之一。作为德国顶尖的3大乐团之一,该乐团曾先后与马勒、瓦尔特、韦恩加德纳费利克斯等合作,而马勒的第四、第八交响曲及旷世巨作《大地之歌》亦由该乐团首演。乐团指挥洛林·马泽尔人称“指挥神童”,也是现今世界上最杰出的指挥大师之一。本次演出曲目包含有柴可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等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