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黄洋中毒身亡。据悉,该学生宿舍的饮水机内被放入剧毒二甲基亚硝胺,饮用后引发严重的呕吐和发烧等症状。黄洋入院治疗后,一度被诊断患有急性肠胃炎。后来医生发现该生可能系被人投毒,再行治疗却为时已晚。上海警方经现场勘察和调查走访,锁定其室友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在大学校园里,这样的悲剧并不是第一次发生。那么,有无可能对中毒者及时施救呢?
即便是蓄意下毒,在毒剂尚未被人体完全吸收的状态下,如果及时施救,受害人仍有很大概率生还。
一般而言,在饮用毒剂的头4-6个小时洗胃,可以有效降低至少70%的吸收。在头24小时内进行放血和输血治疗,也有助于减少血液内被吸收毒素的总体含量。如果辅以血液净化、透析甚至人造肝的手段,救活中毒者的概率会更高。
除此以外,在受害人饮食中加入活性炭、氧化镁、木炭、淀粉一类的吸附剂也可以吸附部分毒剂,有效降低肠道吸收剂量。如果上述治疗手段应用及时,则救活被害人的概率是相当大的。这些医疗手段都建立在确认中毒原因的基础上。这需要进行毒物分析,并依靠相应的设备,如气相色谱、化学试纸等等。如今,在理论上,快速广谱毒物分析系统能够检测出大部分毒物,或者检查出血液中的异常化学成分。
从黄洋中毒案可以看出,对于如何处理类似情况,我国医疗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
地方医院很少接触到中毒者,除非大规模集体食物中毒可能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否则往往被当作肠胃疾病治疗。只有军队医院,尤其是拥有防御生化战科研机构的医院,才可能长期保有救护特殊中毒病人的医疗力量。因为此类医疗救护和研究应用较少,并且盈利困难。
在美国,主要负责此类疑难杂症的单位,为加尔维斯顿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和沃尔特·里德陆军医疗中心。如果各地区出现民间医院无法处理,并且可能系中毒症状的情况,均会就近寻求军方或者国家生化实验室的帮助。如果情况紧急的话,会有专业医疗直升机或者飞行器转送病人到更适合诊疗的医疗机构。
在中国军方的一些医院,也同样保有此类的治疗力量,如北京307医院的消化中毒内科和朝阳医院的毒理病理科均是处理此类情况的专业科室。前者为军方背景的医疗机构,后者则主要处理工伤意外化学中毒。
实际上,对于某些民间罕见的疑难杂症,军方医院都有可能进行研究。除了战争中预防的需要之外,自然界的病毒经过改良后,也是很好的生化战剂。在非典期间,中国国内就曾有人声称,非典系美国军方研制的一种生物战剂。然而,这种报道的最初来源却是俄罗斯。持该观点的论者认为,病毒来自于中国军方的实验室。
从严格意义上讲,军队关于解毒和治疗某种罕见疾病的能力是有保密性的。因为外界如果获悉全部信息,则可以判断军队可能已经研发出生化毒剂或者准备用兵的方向。上世纪80年代,曾有记者在采访中感染热带病毒,全北京的医院束手无策。最终,一家部队的研究所使用一种保密药物治好了他的病。当时,治疗他的大夫声称,绝不能对外透露治疗详情。因为此类药物的研发情况足以暴露中国军队在热带丛林地区的作战方向和能力。尽管中美均有类似的机构可以转介病人,然而中国的转介流程一来较慢,二来缺乏专业的医疗护送专业工具。即便是在部队,专业医疗直升机和专机也非常少见。然而,在美国,甚至中国香港地区的大型医院,均有专门的急救直升机起降点。而我国的三甲医院拥有直升机起降平台的寥寥无几,仅有少数中心城市的急救中心拥有此类设施。
未来,随着低空开放以及医疗改革的进程,紧急医疗转移飞行将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更高的警觉性、更快的急救速度、更精密的诊断方式是降低此类事件伤害唯一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