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经济学人》6月8日
1972年尼克松和基辛格的访华震惊了世界。尽管此后进行了很多正式的会晤,两国领导人很少如本周习奥会一样展示出类似的轻松会谈,他们需要展现尼克松和毛泽东一样的远见。安纳伯格庄园应该成为解决黑客等当下问题的场所,也应成为筹备未来更多会晤的契机。美国当前的政要也没有一个真正的中国通,中国如今仍更倾向于咨询基辛格,而不是奥巴马的阁僚。
虽然会晤频繁可能会被诟病成为了会晤而会晤,但这确实可以构筑互信、甚至是可以在危机中用得上的友谊——深夜把酒谈话比外交人员更能让国家紧密联系。美国有很多理由担心中国崛起、中国也有很多理由生美国的气,但历史教训是,如果让彼此的担忧失控,每个人都不是赢家。2000多年前,希腊被应对雅典人崛起不力的斯巴达人撕裂。100年前,欧洲因应对德国人崛起不力被撕裂。如果想让21世纪更和平,中美必须学会更好合作。
【美】《国家》6月24日
15岁的纳达是成千上万从叙利亚逃到周边国家的难民中的一员,她所在的约旦Zaatari难民营是世界上第二大难民营,有15万难民。纳达要出嫁了。婚礼无法按照家乡的排场举办,一切都很简陋,没有豪华的宴席和音乐,新人得到的礼物也很少。新娘的父亲穆罕默德35岁,有很多个孩子要抚养,这场婚礼并非他的本意,但在Zaatari呆了5个月后,他已经无法负担纳达的生活,只得同意了媒人的提亲,把女儿嫁给一个18岁的少年,所得的聘礼价值1280美元。
【美】《旗帜周刊》6月17日
戴维·卡梅伦政府2010年上台后,把免费学校引进教育体系。免费学校不收学费,由政府资助,是非营利机构,可以是中学或小学,招生过程需公正、透明,需要接收学校所在地区各种水平的学生,不得按学业表现筛选学生。免费学校在英国有漫长的传统,维多利亚时期就有贫民免费学校,对象是那些被排斥在已有教育体制之外的贫困儿童。目前的免费学校则希望给家长多一种选择,让他们可挑选最适合孩子教育方式的学校。
【法】 《观点周刊》 6月3日
近来,阿尔贝王储和莎琳王妃总是形影不离地携手出现在公共场合。自从莎琳王妃缺席4月30日荷兰王储威廉·亚历山大的加冕典礼以来,有关两人感情不和的传言一直未断。如今,阿尔贝和莎琳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幸福,所谓不和的谣言不攻自破。5月24日,在欢迎各国大使的宴会上,莎琳王妃对德国记者说,我们很幸运。所有迹象指向一个答案,结婚两年的阿尔贝王储夫妇有孩子啦!原来莎琳4月30日缺席荷兰王储的加冕典礼是因为发现已有身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