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小说家克兰西

2013-12-29 00:00:00蔡子强
南方人物周刊 2013年34期

几年前,我为香港电台电视部主持过一档读书节目,其中一个环节,是走访不同领域名人,看他们书柜里放的是什么书,分享读书心得。第一集嘉宾是当时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我和摄制组到他居住办公的香港礼宾府,看到一个很大的书柜。吸引我的,不是大路货的政治经济书籍,而是美国军事谍报小说家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的作品。我取出一本《Patriot Game》(改编为电影《爱国者游戏》,Harrison Ford 主演)来翻看。

曾荫权说克兰西的小说差不多每本他都有,有段时间他在港府贸易署工作,频频坐飞机外出公干,这些小说紧凑的情节会让人一直追看下去,是打发时间的最佳利器。

克兰西,这位连香港行政长官都是其忠实读者的小说家,2013年10月1日逝世,享年66岁。

其实不止曾荫权,连前美国总统里根都说,克兰西的小说让人手不释卷。正是这位总统的赞誉,让克兰西的军事谍报小说在美国家喻户晓,后来更畅销全球。

克兰西还是著名军事评论员,著有多部研究现代装甲兵团、战斗机、航空母舰、核潜艇,及海军陆战队的专业书籍。这些军事知识完全反映在他的小说中,令他显得层次非凡,也因此,其小说桥段虽天马行空,其实都有根有据。

例如他的成名作《The Hunt for Red October》(后改编为电影《猎杀赤色十月》),由老戏骨 Sean Connery饰演变节舰长,相信不少读者都看过。故事描述苏联一艘“台风级”主力核潜艇变节,投奔美国,此书得到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的赞赏,因而洛阳纸贵。小说面世后,有报道称,克里姆林宫立即购入500本,细加研究当中情节,以防真的有核潜艇变节。美国海军及联邦调查局也不好过,他们千方百计想查出,究竟是谁向作者透露了那么多海军机密,他们从始至终都不肯相信,一个作家单凭研究和想象,可以掌握如此多个中细节。

另一本《The Sum of All Fears》(后改编为电影《惊天核网》),描述新法西斯分子拿到以色列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丢失的一枚原子弹的故事,亦有历史基础。以色列国母梅厄夫人在其传记中透露,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政府高层确曾认真考虑,是否该用原子弹(一直对外否认拥有),对叙利亚和埃及等敌国作最后一击,来个玉石俱焚。

在克兰西笔下,最重要的角色是中情局人员Jack Ryan,故事发展到后来,他甚至当上总统。前面提到的3部作品主角都是他,同一系列共有8部小说,除了以上3部,还有同样被改编成电影的《A Clear and Present Danger》(《燃眉追击》)。剩下的4部,分别是《The Cardinal of Kremlin》(《克里姆林宫的枢机主教》)、《Debt of Honor》(《美日开战》)、《Executive Orders》(《总统命令》)、以及《Red Rabbit》(《红兔子》)。

除此之外,后来克兰西又以中情局军事特工John Clark以及Jack Ryan的儿子两个角色,让他们各自担纲主角,发展过另外两个系列的小说,Jack Ryan这位“老字号”也穿插其中。无奈这两个系列已不复当年勇,比不上“老字号”那样受欢迎。

克兰西最令人诧异的,是其惊人的预见力,在《Debt of Honour》一书中,有提及恐怖分子以民航机撞向白官及国会山庄的情节,而后来果真出了“9·11事件”。《Executive Orders》一书中,则描述伊朗恐怖分子以伊波拉病毒向美国城市发动生化袭击,而“9·11”后,美国果真又被炭疽病毒搞得风声鹤唳。因此,在“9·11”之后,克兰西的小说在美国卷起新一股热潮。

但克兰西的小说也有其视野上的局限,Jack Ryan这位中情局人员,专门对付美国人眼中的“坏蛋”,例如苏联、爱尔兰分离主义者、拉丁美洲毒枭、伊斯兰恐怖分子……正如《New Republic》资深编辑Issac Chptiner所说,克兰西的观点“实际上相当兰博(电影《第一滴血》男主角)式的,美军的挫败,通常是因爱好空谈的知识分子和媒体误事,政府官僚更是误国,只要让美国军情人员专心和强硬应付,放手一搏,美国就可以更强大和更美好”。Issac Chptiner也批评说,如果克兰西肯用他研究军事的热忱去了解别国文化,其作品便不会只有美国自我中心的狭窄国际政治观。

所以毫不意外,克兰西是共和党的支持者,为何当年得到里根的垂青,也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