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非关系发展,中非人民越走越近。一些非洲朋友活跃在中国文艺舞台上,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使坦桑尼亚观众了解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今年3月,在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的演讲。
导演刘江当时人在北京,突然间手机、短信、微信集体发作,消息从各地纷至沓来。他有点发蒙,后来才知道,“被习大大点名了!”习近平提到的《媳妇的美好时代》,正是刘江2010年面世的导演作品。这部探讨当代都市婆媳关系和80后新型婚恋观的家庭爱情剧在当年引发了收视狂潮,随后一路斩获飞天奖、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东京国际电视节“最佳海外电视剧”等多项大奖。
平复心情后,刘江重回手头的工作,到机房赶制新剧的后期。时隔3年,他带领《媳妇》原班人马,精心打造了这部都市婚恋剧新作《咱们结婚吧》。天价的收购成本并没有影响购片方志在必得的信心和热情,拍摄尚未关机,预售就已经结束。最终胜出的是央视和湖南卫视,两个素来独播的平台破天荒首开携手联播先河,成为这场抢购大战的赢家。
11月6日,《咱们结婚吧》正式播出。此前,湖南卫视借助正在大热的《爸爸去哪儿》几组明星家庭专门为该剧开播拍摄宣传片,央视则在当天的《新闻联播》中对播出信息进行预告。播出6集后,网络点击量超过2.3亿,创下新纪录。
从2003年执导第一部作品至今,44岁的刘江历时10年的打拼,终于稳稳地让自己的名字和一部部重点作品,以及一个集收视保障、观众口碑、丰厚回报于一身的业界品牌紧紧地站在了一起。
如果不是毕业前那一年动了北上考学的念头,现在的刘江应该是湖南省话剧院的一名演员。那是1987年,当时他是湖南省艺术学校省话代培班的学员,从师兄那里了解到北京那几所殿堂级艺术学府后,18岁的文艺青年走出去的心总是蠢蠢欲动。把退学的决定告诉家里时,在商业局工作了一辈子的父亲当时就急了。“这毕业之后顺利进团,怎么说也是国家干部。要是没考上,回来就什么都不是了。”
“要是没考上,回来扫大街我也乐意。”刘江这样告诉父亲,“第二天,我爸就找了辆车来学校把我行李拉走了。”
在他之前,没有人从学校退学。这种自毁前程的冲动之举,很多人难以理解。刘江之所以没有坚持到毕业,是因为到时再去考学就需要交一笔数千元的违约金。在月工资不足百元的年代,这个数字难以想象。经过学校老师的介绍,刘江进了当地一个电视剧剧组,从剧务、场记到后期,他全部都做。离开时,剧组给了他400元的劳务——进京赶考的所有开销有了着落。
“这是我表演系大师兄!”演员黄海波不止一次这样跟人介绍多次合作的导演刘江。《媳妇的美好时代》为黄海波赢得了“国民女婿”的美誉,他也是《咱们结婚吧》的男一号。如他所言,刘江最终考上的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那年来京以后,他同时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在中戏考场外,有一位西安籍考生,他就是最近和儿子一起亮相《爸爸去哪儿》的演员郭涛;在北电的考生中,还有后来的知名演员许晴、蒋雯丽。刘江和他们一样,顺利通过了初试二试。三试将至,他却发高烧躺下了。
如今留着圆寸的刘江有些发福,但那时在考场上分头浓发的帅小伙给考官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罕见地获得免考资格通过三试。“老师主要看上了这孩子条件好,其实要是真上了三试考场,那才是真考你适不适合做演员。表演一直是我弱项,肯定没戏。”刘江回忆。
权衡舞台和电影,刘江最终选择了后者。不过进入表演系实属别无选择,1988年北京电影学院的本科招生只有表演系一个专业。考上电影最高学府的兴奋,很快被这种跟天性相去甚远的专业学习冲得烟消云散。跟几次想要退学的同班同学许晴一样,那是刘江极其压抑的4年,“非常郁闷,所有的作业我都逃课。”
在宿舍楼道里,这位失意的楼道歌手整天高歌齐秦和罗大佑,北方的狼大概清楚自己永远也成不了未来的主人翁;隆冬的校园,同学们在教室热火朝天排练表演片段,刘江穿着一件破烂的军大衣在外面一溜达就是一整天。两个口袋里,装满花生米。一斤装的65度昌平二锅头,他一次喝一瓶,每天喝完再倒头睡觉。
熬到毕业前夕排大戏,刘江不出意外进了B组,那是一个预案班底,他担负的是一个小到可以忽略的角色。“我压根就没打算演戏,老师对我也非常失望,感觉就是误招了,浪费了一个名额。”
“演员是在一种当众孤独的环境里工作,使用的创作材料是自身,所以非常脆弱。如果一旦缺乏信心,就很难呈现一个好的表演状态。所以,这个职业非常需要保护和鼓励。”这是刘江对于演员这个职业的理解,它部分地解释了刘江作品为何总能实现相对整齐和出色的演员表演。对于观众而言,这意味着戏真实耐看;对于演员来说,上他的戏便赢得了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很难相信把握表演调教演员颇有心得的刘江,真如自己当初预言的那样,毕业后一部戏都没演过。在同学的建议下,他选择的谋生出路是做歌手。毕业之后的第一站是报考东方歌舞团,考取之后他才发现:那只是一个临时岗位。“唱了两个月之后,我就出来了。”
没过多久,在北京王府井大街金鱼胡同的台湾饭店里,便出现了一位年轻帅气的驻唱歌手。每晚上台前,别的歌手会像打了鸡血一般迅速让自己亢奋,刘江却躲在厕所里紧张得不想出来,甚至莫名地觉得恶心想吐。登台之后,别人会极尽所能和台下互动,“我却像木头疙瘩一样只会唱歌。”在那之后将近两三年,每天晚上一到这个时间,他就胸闷心慌。检查了很久,身体没有任何异样。“有天我突然反过味儿来,其实没有别的,就是我的身体记住了这种恶心的反应。”
歌手生涯的最后一站是和天星文化娱乐公司签约,当时公司最知名的是两位女歌手:一位是军旅歌手白雪,另一位是给热播剧《我爱我家》、《宰相刘罗锅》演唱主题歌的戴娆。刘江月薪一千,那段动荡生活渐趋稳定,而且似乎又重新有了一点亮色。他给自己的定位是成为一名创作型歌手,“早日写出一首像《同桌的你》那样的歌。”
新专辑的创作并不顺利,直到春节回长沙他依然没有憋出让自己满意的歌词。电视里正在重播一个讲述当代中国人追逐美国梦的电视剧:姜文王姬等一群主演的表演精彩动人,刘欢演唱的片头曲《千万次地问》好听极了。更重要的是,剧中一群赴美淘金的中国人起起伏伏的命运如此抓人,这就是火遍大江南北的《北京人在纽约》。刘江连续追看了好几天,“看得如痴如醉。”
冥思苦想歌词的他对身边的女友、如今已是妻子的王彤说:我不写歌了,我要当导演。“我突然意识到了故事的力量,一门关于视听和叙事的艺术,如此有魅力。”后来在一次饭局时遇到《北京人在纽约》的导演郑晓龙,刘江执意要敬这位引路人一杯。
再次回京之后,刘江给父亲写了一封七八页纸的长信。出门多年,一直报喜不报忧的他让父亲觉得,儿子很快就要出专辑成歌星了。在信中,刘江将自己这些年来真实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挣扎如实相告,他想让父亲明白:和之前考艺校、退学那些决定一样,这一次依然是他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慎重抉择。
接下来3年,他整天呆在租屋里看各种电影书籍。“那时我才真正知道如饥似渴是什么意思。那3年是我的蛰伏期,到现在都让我受用。”西四有一个两层楼的电影书店,他几乎读遍了那里所有的书。他把这个阶段视为真正去理解一门视听艺术本质的重新回炉。
“人需要这样一个蛰伏期沉淀下来,去和自己的命运磕。想当手艺人,就得磨刀。”刘江说,“那3年是我老婆养着我。人会觉得很憋屈,变得很敏感。但我心里总有一种感觉,我觉得这事儿能成。”
“2010年是属于他的一年,一半是《媳妇的美好时代》,缔造家庭剧的收视巅峰;一半是《黎明之前》,雕琢谍战片的极致经典。他是扎根生活的戏剧多面手,他是巧夺天工的屏幕手艺人。他以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不断书写收视与品质双赢的荧幕奇迹,为国剧大格局的飞跃奏响了最强而有力的乐章。”这段评价是在2010年最后一天,“国剧盛典”授予刘江年度特别贡献奖时的颁奖词。
“2010年过去了,我很怀念他。”站在领奖台的刘江,借用了电影《甲方乙方》的台词。事实上那一年还有一部刘江作品与观众见面——电视剧《岁月》。因为审查原因,它被压了整整5年。如潮的掌声和炫目的灯光让颁奖之夜像是从戏里走出来的一样,只有台下热泪盈眶的妻子王彤知道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以及那句台词背后的千般滋味。
2003年,34岁的刘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导演处女作《铁血青春》。在那之前,结束3年闭关的他做了编剧。连续几个剧本获得认可之后,由他创作的另一部电视剧说好也将由他执导。剧本完成以后,他却被踢出局。忿恨抱怨都于事无补,刘江将眼光重新投向此前已经宣布走进死胡同的《铁血青春》。他利用自己的编剧优势,盘活了这个项目。
2004年4月26日,围绕一起国宝文物失踪案展开的《铁血青春》即将上星播出。但就在8天前,广电总局下发通知,要求涉案剧退出收视最为集中的黄金时段。除了价格大打折扣之外,这部处女作悄无声息地淹没在了非黄金档的播出期。
接受现实的他迅速投入了第二部戏的创作——根据阎真小说《沧浪之水》改编的《岁月》。文学评论家白烨这样评价《沧浪之水》:这部小说写出了时运转移中的人性百态与人情翻覆,官场之波诡云谲、反腐之惊心动魄,都从主人公的升降沉浮中充分而深刻地展现出来,实为当下现实题材的难得力作。
《岁月》是第一部让刘江获得业内认可的作品,在当年购买该剧准备播出的电视台超过了40个。因为题材敏感,刘江将28集剪为26集,送天津广电有关单位审查后,按要求又剪掉一集。播出临近,广电总局要求天津方面将该剧送审。3年之后,让该剧起死回生的审查意见才正式下达。
“这个戏太真实,像一个官场的寓言。它讲述的是人在蜕变之中的无力感,它把权力交接时的人性之恶刻画得淋漓尽致。在戏里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审查部门认为它致命的问题,就是价值观太灰。我们的审查需要作品有导向,最忌讳就是灰。他会觉得你拍这个,到底想说明什么呢?”根据修改意见,《岁月》需要再删减两集,同时还得“增加亮色”。刘江不得不将演员重新召集回来,因为时间隔得太久,剧组早已解散,演员的发型和服装都不接戏,只能硬着头皮“加亮色”。
作品尘封5年重见天日的时候,主创们早已没有了最初的激动和兴奋。编剧全勇先在博客里写道:“阎真老师看了《岁月》,一定会感到不满和愤然。我也一样。导演也一样。既然不便多说,那就干脆不说。《岁月》是被迫修改的名字,我还是喜欢《沧浪之水》。”
和《岁月》遭遇重大删改之后的默默无闻不同,《媳妇的美好时代》和《黎明之前》让业内外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始终将注意力放在了刘江身上。因为大爱《黎明之前》,当时正在拍摄《建党伟业》的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将剧中八局几位骨干全部邀请来,在片中客串了一场戏。“恩师”,这是刘江对韩三平的评价。“我第一部戏《铁血青春》,就是韩总当的总制片人。”
他还有过一部电影作品《即日启程》,韩三平也是出品人。不过那是一段让他和韩三平至今都遗憾不已的经历。这部由范伟和居文沛主演的爱情喜剧,和片名一样,寄寓中影青年导演计划即日启程,最终票房刚过千万。刘江也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当时电影圈中并不光彩的蝇营狗苟,最终失望而去。“就像你多年惦记的一个美女,真见面了之后,发现也不过如此。以前拍电视剧我只用半个脑子在拍,拍完电影回来以后,我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电视剧当中。这也是我的一个分水岭,从此一页翻过去了,我也启程了。”
《咱们结婚吧》是刘江自组公司后开发的第一个项目。他毫不讳言,也是尝到了《媳妇的美好时代》带来的甜头。他和编剧用两年半的时间修改剧本,第一稿便在电视台内部获得了近年来的最高分。去年年初原本可以开机,为了准备得更充分,他改到了8月。因为刘江的导演品牌和这个让自己一口气读完的剧本,阔别电视剧6年的高圆圆从大银幕再度回归电视荧屏。
刘江事业格局如日中天的这3年,也是国产剧演员片酬疯涨、行业畸形发展的瓶颈期。他很难理解:红了一个人,市场给他一个价儿,他涨情有可原,这旁边的人没什么作品,你为什么也要跟他看齐呢?很多投资老板花高价请来明星,然后抠持制作成本,这戏能好吗?行业大势之下,他坚持逆流而上:把更多的钱花在制作上。
《咱们结婚吧》总投资7000万,其中有一场戏的拍摄成本就超过了百万。那是黄海波饰演的男主角果然再度向高圆圆饰演的女主角杨桃求婚的一场高潮戏。前情是二人已经领证,筹备婚礼时发生的系列事情让他们闹到要离婚。为了重新追回桃子,果然决定在她生日之际再次求婚。
一切起源于黄海波在戏中的一句即兴台词。当时桃子在给他饰演的果然过生日,感动不已的果然随口说了一句“我要带你去海边过生日”,因为这俩人都特别喜欢大海。刘江在监视器里看着演员的表演,特别满意。当时他就给美术打电话,要求在二人婚后的床头摆一张大海的照片。一直没想到再次求婚的重场戏如何安排的僵局豁然开朗,刘江决定顺着这句话,发展出一条线,把求婚戏放在海边。九十多号人的剧组于是开拔海南,前后历时4天。刘江对最终呈现的结果非常满意。
“在第二集里,桃子捉弄果然,让他淋那一下,两万块钱。那场戏就是桃子要治他,所以把他诳到那儿。那个地方根本看不出有喷头,桃子说话时掐着点儿,边说边挪地儿,突然喷水,把果然淋成落汤鸡。那是我们租的一个酒店的后院,打开那个喷水开关,两万块。我们一共拍了两条。还有戏里苹果社区那个楼顶,一个小时5000,我们拍了一晚上,再加上各方面的布置,又是好几万。拍出来,确实美。”刘江说,“我们在制作上,不惜血本。”
据透露,50集篇幅的《咱们结婚吧》最终的收购价单集接近400万。投资方净利润1.3亿,央视广告达两亿,湖南卫视的广告收入也很可观,独家买断然后分销给兄弟网站的优酷网则赢利七八千万,现在有11家网站同步更新播出。不管这场大戏落幕之日观众如何评价,单从项目运作来说,《咱们结婚吧》又是一次各方多赢的大获全胜。
“这几年我也不是没有失败,我也因为选择不慎,在拍摄一部戏的时候3次罢拍。这些失败的经历,只会让我今后更加慎重,更加如履薄冰地谨慎选择。”刘江说。
当年心怀作家梦的文学少年,出人意外地走进了省艺校,后来又退学考进了电影学府,毕业之后一天演员没做又混了几年歌手,再后来又做了编剧,直到今天成为一位一线电视剧导演。
“那些经历看起来,好像是我人生的弯路,我也确实走过一些弯路。但人生哪有白走的路?我虽然没有当演员,但专业表演的学习,让我对演员的心理状态了解得特别透,我会特有招地去保护他们,会润物细无声地影响他们;在音乐上的积累,让我成了合作的作曲眼里‘蒙不了的导演’;当年写小说写诗的经历,又对我创作剧本特别有帮助。每一段经历,让我到今天都在受益。”
我问刘江:你觉得身上的哪种特质,帮你一次又一次渡过了那些艰难关头?他想了想:韧性。
他把手机递给我,屏保是信佛的他非常喜欢的《佛光菜根谭》里的一句话:厚道者路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