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谣言所出,必由居心叵测者。然而,人心多趋而信之,这是值得研究的。秦始皇手段狠戾,政令严酷,但是,越严酷狠戾,民间的议论、诽谤和谣言越多。没办法,他想到了法制,设立“诽谤妖言罪”,震慑官民。谁料到,第二年,天上有颗陨石掉在东郡那个地方,有居心叵测者,在那块石头上刻了一行字:“始皇帝死而地分”,这很可能是那些不甘心被亡国的六国后人制造的谣言。但是,这个谣言产生的威力可大了,人们纷纷传谣信谣,内心仿佛按捺不住某种喜悦似的。秦始皇非常生气,严令调查、抓人、杀人。可是,没有调查出任何结果。秦始皇为了肃清影响,命令焚毁陨石,将居住在那块陨石附近周围多少里的人全杀光。
秦始皇以这种方式希图阻止谣言诽谤,人们是不敢说话了,但是心里还有话。第二年,秦始皇就死了。四年后,秦亡。大汉朝建立了。
汉文帝倒是个非常聪慧英明的皇帝,他发现各级官吏荒政怠政,民间有怨言,怨言有时候跟谣言搅和在一起——心中有怨愤的人最喜欢谣言,谣言他们听起来觉得痛快,这就是民意,你不管它是怎么虚妄来的。但官吏从不自查自省,往往动用公权力以谣言毁谤之罪名,抓人拿人,以图能阻止民间无谣言谤怨。有时候,甚至将有的造谣传谣者,依照当时的《诽谤谣言法》抓起来治罪。汉文帝听说了,深感忧虑,下了一道“除诽谤谣言法诏”,说:
自古以来,历代朝廷设立提意见的机制,比如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后演变为华表),就是为了能够沟通治理国家的思路,听人提意见。但是,现在这个《诽谤谣言法》,弄得基层干部都不敢提意见,这样就使各级官员和朕都听不到人们真实的想法,因此就不知道自己为政的过失在哪儿。天下那些贤良之士虽然说话难听,但是有才,对国家忠心耿耿,可是因为上下不通,就不能将他们延揽到朝廷中来。朕还听说,老百姓对官吏有意见,说话骂骂咧咧,有时候都捎带上把朕也骂了,官吏就抓住这一点,把百姓抓捕拷掠。细民老百姓嘛,说话直接、难听,可是,老百姓夸起官员、歌颂政府,不也很直接、肉麻吗?所以,今后但凡有老百姓说话不好听,哪怕就是谣言诅咒、恶意诽谤,也不要治他们的罪。你跟老百姓上什么劲儿啊!有本事把工作做好,老百姓照样会赞美你。朕看这个《诽谤谣言法》是个恶法,弄不好将使我们大汉朝重蹈秦始皇的覆辙,把它废除了吧。
汉文帝废除了《诽谤谣言法》,汉朝由此政治清明,在汉文帝和他的儿子汉景帝的努力下,国家逐渐富强,遂有“文景之治”。
谣言自古不绝,而每到一个朝代的末期就很兴盛。它虽起于叵测居心,无中生有,但作用却是很大的,这很为历代统治者所苦恼。曾国藩就很纠结当时的清朝,人们“各抱不靖之志,平居造谣,借故生乱”。与他同时代的胡林翼在给弟弟的信中,感叹大清国的窘迫:“十年之内,四次造反,贼胜则举国欢庆,贡献不绝;贼败则士子掩袂而泣,农夫辍耒而叹。”好像人人都盼着国家倒霉似的。这些千古难得的治世能臣,都感到十分棘手,无法收拾。末世的老百姓就像一个恨嫁的剩女一样,于无望之际,突然被一个坏小子一个口哨就能勾引走,哪怕前面是火坑,先跳下去再说。坏小子也许根本就是骗子,但是,对于剩女无望的日子来说,却象征着变革,哪怕它变得根本不如现在。
人有病,天知否?谣言如病毒,不健康的机体最容易中毒。民有愿望,不得舒缓,遂郁结臃肿如发炎。炎症医治不当,病毒侵入,则可能使炎症加重,乃至演变为不可医治的癌症。考诸往史,谣言能以空穴来风之力而摧樯折橹、倾覆家国者,比比皆是,原因正在此。
历来遇灾害,谣言必起,而为政者阻止谣言惑乱最有力有效的法宝,就是自我检讨,以一个“诚”字顺天应人,诚恳地检讨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犹如强身健体,延医问药,则抵抗力增强,炎症消退,病毒不侵。荀子曰:“流言止于智者。”《儒行》云:“流言不极。”即对那些没有根据的谣言诽谤,不必追究,因为你追究不尽不说,还会使其越来越像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