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肉里的人情味

2013-12-29 00:00:00韩良忆
南都周刊 2013年35期

插图/陈洪伟

在意大利托斯卡尼小镇格雷微(Greve in Chianti)居游期间,每天下午一到四五点,我和丈夫便随着本地人的脚步,来到镇上最热闹的马提欧蒂广场(Piazza Matteotti)。

广场上有座雕像,不知确切建于哪个年代,但肯定是十六世纪中叶以后,因为雕像纪念的人物,是在公元1524年号称“发现”纽约港口的航海家Giovanni da Verrazzano。四年后,这位格雷微子弟在加勒比海被土著俘虏,成了食人族的佳肴。

广场的三侧是栉比鳞次的咖啡馆、餐厅、葡萄酒坊、食品杂货铺和纪念品店。在酒坊和纪念品店里头流连的,多半是游客,本地人要么悠闲地在广场上晃悠,要么就是到酒吧或咖啡馆,站在吧台边,喝杯浓缩咖啡或葡萄酒,和店主以及其他老乡聊聊天。

当然也有人跟我们一样,主要是来买菜的。这儿有家肉品店可是远近驰名,方圆百里的老饕说到这家“法罗尼老牌肉品店”(Antica Macelleria Falorni)自制自销的火腿、腊肠,无不伸出一根食指,抵住脸颊,左右转个几下。这个意大利式的手势表示,他家的东西“真好吃”。

法罗尼家族最出名的产品,是用席耶纳猪(Cinta Senese)灌制的腊肠和风干火腿。这是种放养的小型猪,专吃栗子和橡实,由于牧养成本高,制成的肉品自然也不便宜。另外,店里也卖托斯卡尼山区特产的山猪腊肠,它切片以后色泽不像一般腊肠那样偏红,比较深,呈栗色,丈夫特别爱吃。山猪腊肠可以吊挂在阴凉通风处保存,不必冷藏,我们买了好几条带回荷兰。

居游期间,我更爱买他家的鲜肉,有现切的,也有包装好放在冷藏柜里供人自行选购的。我喜欢现买现切,一来是因为可以随意指定部位和大小,二来还可顺便向柜台后的伙计请教,这肉该怎么做才好吃。

伙计的英语不算顶好,我的意大利语更不行,可我们一来一往,又是英语,又是意语,外加比手画脚,勉强倒也可以沟通,好比我就明白了,店里的牛肉都取自正宗的奇扬地牛,也就是特别适合做炭烤丁骨牛排的那种白色肉牛,而我买的那块猪里肌则是珍贵的席耶纳猪。

“这块肉只要洒点盐和胡椒烤烤,就很好吃,抹点迷迭香,味道更棒。”伙计把肉包好,交给我,顺手递过来一枝迷迭香。我微笑接过,心想,这跟故乡台湾的菜贩常随手送熟客两根葱,不正是同样的意思? 看来,意大利人也蛮有人情味。

买好肉,越过广场,到青果店买了莴苣,再到熟食铺买点现成的橄榄油渍烤甜椒、茄子和青瓜。这么一来,色拉和开胃菜都有着落了,接着可以去喝杯咖啡或葡萄酒;馋嘴的话,广场上有家小吃店是佛罗伦萨中央市场知名食摊Nerbone的分店,随时随地供应热腾腾的面包夹卤牛肉(bollito),地道的食法尚得浇上一匙辛香的欧芹酱,肉烂酱香,总让我们吃得意犹未尽。

我们在小镇,浏览着广场的人悠哉游哉、来来去去,嘴里吃喝着美味,脚边的布袋塞满了刚采买来的晚餐材料,一时之间竟以为,自己仿佛也变成托斯卡尼人了。

韩良忆

住在欧洲的台湾美食旅游作家,著有《在欧洲,逛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