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眼里的“妙才”——张寔父

2013-12-29 00:00:00张洪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3年10期

“年少时,纯然出于爱好而学而刻;年长后,作为工作闲暇之余兴爱好而治印”,《巴蜀妙才张寔父》的整理出版,再度勾起人们对于这位蜀中妙才的一段记忆。

“最好的纪念”

2013,北京的夏天来得比较晚,到七月初才开始火热。这个夏天,几件事情给耄耋之年的张彦带来了不寻常的感觉。其中之一是介绍其父艺术才华的书籍《巴蜀妙才张寔父》由开明书店出版。

事情的缘起是,张寔父是民国时期四川的重要人物,这家书店发现,他的治印和书法才气横溢,非同一般,应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产保留下来,于是建议重新整理出版。这一消息惊动了张彦全家。

2013年是张彦的父亲张寔父逝世60周年,张彦曾经担任过《人民日报》首任驻美记者,以及宋庆龄创办的《今日中国》杂志的领导人之一,他感慨,此举是对他父亲“最好的纪念”。

很快,一本竖排的精装书问世了,32开本,古色古香。封面是99岁的著名作家马识途题写的书名,主编是北大教授张光璘。

最早挖掘出张寔父出版价值的是四川美术出版社,早在1986年,该社便出版过《张寔父印存》,马识途为其作跋。1986年,日本书法篆刻协会“雅游会”在东京举办书展,特选张寔父印章多枚入展,广受好评。

回忆1942年初次见到张寔父篆刻时的感受,马识途写道:“我虽然对于此道,完全外行,但因我专攻古文字,所见金石亦多,欣赏寔父先生的作品,马上使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感,可见功力不浅,使我茅塞顿开。”

民国时期,蜀中精于诗词、书法、篆刻者人才辈出,不可胜数;然三者皆长,又集于一身者,则为数寥寥,张寔父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名满天下的国画大师齐白石对张寔父的诗词、书法、篆刻备加赞赏,老人从不轻易夸赞他人,对张寔父却不吝赞词,称其为“真妙才也”!

19 51年,张寔父抵达北京,9 1岁的齐白石主动为其篆刻、书法、诗文定制润格,原文如下:

白石定张寔父教授篆刻书法诗文润格:予既能知,寔父篆刻、书法、诗文之特长,若不为定价值,岂不使天下多艺多能之人以不闻寔父之所长真妙才耶。刻印每字四万元,书法诗文另定。

因为白石老人的赞誉,更因为张寔父的内在实力,前来求印者云集,张寔父为此着实忙碌了好一阵子,“妙才”之名,也渐为人知。

方寸之间有天地

张寔父,原名镜明,祖籍广东,落户四川,189 9年出生于成都一个世代书香门第的家庭。兄弟四人,他最幼,从小聪慧,由儒家兼涉道家之学,对篆刻之道尤为喜好,开始自学并虚心求教,遂日臻成熟。

张寔父的姐夫华阳颜楷,乃清末四川保路运动领导人。19 04年中进士,后赴日本留学。他精工书法,亦好篆刻,当时已名满蜀中。曾远赴湖南拜篆刻大家王寔运为师,当时,白石老人亦列其门下,颜楷与白石相互惊叹对方治印之精绝,两人都有相见恨晚之慨。后颜楷将张寔父介绍与白石老人相识,三人说文谈艺,心心相印。

20余岁时,张寔父已通读旧学,诗词、书法、篆刻等技艺,在成都文坛也已初露锋芒,被视为蜀中之青年才俊。父亲去世后,张寔父辞亲远游,几乎走遍半个中国。

1938年,他被四川省政7ERodRTCqI/ioPKQDZqrablmIAhuIgwQsA78t4R5zIk=府委任为四川省营业税局局长,为抗战筹款,支援前线。他在自己的办公室内亲书对联:“诚胜伪,拙胜巧;公生明,廉生威”,挂于墙上,既为自律,又含敬请公众监督之意。供职两年后,终因不堪政界的黑暗腐败,愤然辞职。

辞官退隐后,张寔父追寻陶潜之遗梦,在重庆沙坪坝乡间置地筑屋,开办农场,每日劳作之余,吟诗作词,刻章治印。抗战胜利后,他被重庆大学中文系聘为教授,讲授古典诗词。授课之余,广交文友。当时词坛名宿都是张家的常客。这三四年间,是张寔父生命中最畅快的时期,更是他诗词、书法、篆刻作品最多产、最辉煌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张寔父迁居北京,遂有白石老人为之亲题润格一事。可惜两年后,却因病溘然离世,年仅54岁。

张寔父一生中,为家人、为亲友及自赏治印者,数以千计,可惜绝大多数湮没流失,今存世者,仅有百余方。

初治印时,张寔父得颜楷等兄长指授刀法,后摹仿古代尊、彝、刀币、碑铭等雕刻。及长,吸收明清以来诸篆刻名家:彭衡山、西泠七家、丁纯丁、吴昌硕等之所长,以自身书法为基础,渐渐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评者谓:寔父之印,具汉印端严,风格清劲,意境高远,富有刀趣。亦有评者谓:实父之印布局匀整,一气相贯,冲刀刻印,猛力而刚健,有苍古之趣。

民国时期,仅以篆刻名世的职业篆刻家凤毛麟角,篆刻之外,或为金石考据的学者,如罗振玉、王禔、马衡、王献堂;或是学贯中西的哲人,如陈衡恪、李叔同、夏丏尊;或是才艺兼擅的大家,如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等。

张寔父亦不例外。

在诗、书、印三者中,张寔父虽以篆刻成就最高,但其书法,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亦为书界所激赏。如今的成都杜甫草堂内,依旧保存着他30岁时为友人所书的碑刻。

张寔父40岁时的书法,笔势苍劲,如风行水上,独特风格业已成熟。50岁时,他在京华寓所给远在渝州的女儿所书之条幅,运笔从容,笔势跃动,纵伸旁逸,姿态横生,被方家喻为张寔父书法中的最佳之作。

今天,只要登录“中国篆刻网”,就能看到张寔父的治印,虽然数量有限,但它们多是精品,所谓“方寸之间有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