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杠杆 撬动两岸经济合作新市场

2013-12-29 00:00:00李晖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3年10期

“100多位台湾业者跨海而来,讲述与大陆电商合作的爱恨情仇。”这句立在2013年两岸互联网论坛现场外推荐牌上的宣传语,引得不少往来的参会业者驻足品味甚至争相入场一探究竟。其实,爱恨情仇也许谈不上,但两岸在互联网产业的合作,特别是在跨境电商上的试水与耕耘确实已成为当下最具话题性的热点。

在两岸经济合作的市场上,电子商务的介入开启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而这个神奇的杠杆已经开始撬动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市场。

电商改写两岸经贸形态

最能花钱的消费者从哪里来?2012年年底淘宝网公布的一份城市人均支付排名统计让两岸大跌眼镜,前10位中,台湾占了4个,而且都在中南部,嘉义更是勇登榜首。整个2012年,台湾地区的买家在淘宝网上买了差不多100亿人民币的商品。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在台湾网络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协会理事长詹宏志看来,这些大买家很可能并非普通消费者而是新形态的贸易商。“过去通过海关进行贸易的情况现在发生了变化,通过淘宝找到稳定货源,这些单可以通过检疫或免检通关,大量进入台湾。”

当然,这个排名只是人均。在以消费总量取胜的大陆市场,仅仅是台湾某一个品牌的面膜,在大陆知名化妆品电商网站聚美优品上的单月销售额就能达到千万。在聚美优品的副总裁刘惠璞看来,大陆消费者对台湾品牌有一种天然亲切感,非常信任,甚至连模仿凤梨酥的大陆厂都能赚个钵满盆满。

统计显示,每个月通过B2C平台,台湾发到大陆是21万电子商务的包裹,大陆到台湾是突破60万件。

国家发改委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陈曙光常年对两岸电商的发展态势进行研究,他认为,未来三到八年是两岸电子商务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实施与两岸经贸合作的全面开展,海峡两岸贸易及台湾对外贸易区域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中以阿里巴巴“淘宝网”、京东商城为代表的大陆电商已与台湾业界密切合作,2012年电商平台已实现460多亿台币交易额;而台湾地区在其“华文电子商务行动计划”的推动下,也已促成了台湾蓝新科技、网劲科技分别与大陆京东商城、蘑菇街等大型网购平台进行合作。

显然,电商已经悄然改变着两岸贸易的形态。

事实上,大陆互联网产业在诸多传统产业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已经成为了“逆势上扬”的一枝独秀,甚至被视为刺激经济发展的“兴奋剂”。在2012年9月1号国务院出台的国内贸易“十二五”规划中,有几个数字引发了两岸业者的普遍关注:“十二五”期末大陆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到32万亿,制造业生产资料的采购销售达到76万亿。连锁经营企业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20%。电子商务交易额到2015年突破18万亿。

正是看到这样的发展空间,此次台湾方面组织了150人的“史上最大”业界代表团来参加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和中国互联网大会,就是要在急速发展的电商市场与两岸服贸协议今后形成的巨大利好下,寻找新的商机,切分万亿蛋糕。

跨境平台——呼唤“两岸合伙人”

统计显示,大陆2012年电商交易额已达到8.1万亿元人民币,而台湾地区电商交易额已达到6600亿元新台币,到2015年,大陆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将突破18万亿,而台湾电商交易额预估也将达到1万亿元新台币。

虽然两岸各自在电商领域都有骄人成绩和丰富经验,但纵观两岸电商在跨境合作领域,虽然已经探索十余年,但仍没有非常成功的案例。

8年前,台湾网劲科技跟淘宝网合作淘宝台湾馆,算是第一波开启跨境电商的试水者。据网劲科技游士逸介绍,当年他们协助台湾馆中大概 400多个卖家在大陆销售,年营业额在10亿台币左右。2010年后,市场发生变化,更多台湾消费者希望购买到大陆商品,于是他们又在台湾成立DIvAffXS7uWfh/RUpBchuQ==荷包网专卖大陆产品。如今,他们希望能把跨境的C2C做成B2C。游士逸戏称自己是两岸电商合作的“小白鼠”,这其中透露的无奈也说明了跨境合作的艰难。

网劲科技算得上探索两岸跨境电商的“先行者”,可纵观近10年来的发展,也并没在两岸占领绝对的市场优势。大陆市场巨大复杂,消费者特性迥然不同,加之互联网发展瞬息万变,台湾电商单枪匹马杀入,很难占得市场。即使是在台湾具有绝对优势的化妆品领域,很多在台湾口碑非常好的小品牌,都由于不能抛开做传统销售的经验谈,加之不了解大陆市场情况,而在进军大陆的过程中折戟沉沙。

在政策层面上,此前无法参股经营,就无法把台湾优秀的经营模式移植到大陆。这也让很多台湾业者对广袤的大陆市场“望洋兴叹”。好在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署后,福建省已经对电商产业台资参股有了新的规定。

此外,关税、金流、物流等一系列线下问题也是制约着两岸跨境电商的发展的重要问题。此外,台湾业者对大陆办理执照、以及管理规章上的陌生,也迫切需要一个服务性的窗口单位进行对接。

在2013年8月13日举行的第五届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上,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就指出了当前两岸开展跨境电商面临跨境信息化建设、跨境通关、跨境电商服务业发展以及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一系列问题。

董宝青也指出了这都需要两岸产官学研界共同研究和解决。

在凤凰网副总裁邹明眼中,两岸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时至今日,两岸间仍然缺少一个横跨海峡的著名电子商务平台,但建设一个电子商务平台的难点不在网上而在网下,“无非是政策问题、税收问题、海关问题、金融问题。只要有效推动其中一项,两岸的电子商务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在信息时代,消费群体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消费特征、消费行为也在发生巨大变化。电子商务不但改变了商务流程,也改变了企业的业态,而这二者的互动又重构了消费者行为,重构了产业生态。在灵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咨询师费悦明看来,要把两岸电子商务以及产业进行更好的贯通融合,其间必然会面临以下三个核心问题:第一,两岸产业将向何方发展;第二,两岸产业将如何互动融合;第三,两岸产业如何在全球市场上建立核心竞争力。

大陆电商已经在全球市场上赢得了过去不曾有过的优势。而台湾的产业界已经在全球市场上经营多年,具有丰富的经验。两者的融合必将构建在全球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在他看来,两岸电子商务若想助力于两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这么一系列的工作其实都不是一个企业或者个别企业单打独斗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在一个更为开放、更为交互的大平台上不断沟通尝试,而在他看来,本次互联网论坛的主办方之一“中国台湾网”正是可以操盘的选择。

跨境电商——目标在对岸更在全球

在6月份两岸两会签署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中,“电商网站”首次出现在开放名单之列,该协议为台商拓展大陆电商市场开启了大门。过去台湾电商业者在大陆设点,持股须低于50%,因而无法在企业中取得主导权,本次两岸签署的服贸协议中规定开放持股上限可达55%,这一举措无疑将加速台资企业在大陆电商的布局。

对于过去低于50%的持股限制,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产业推动与服务处主任赖玲如认为,这让许多台资企业来大陆设电商平台之前会有许多考量,因为台资对企业没有掌控权,而如今在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想必会有新一轮布局大陆的浪潮。

在詹宏志看来,它给了台湾厂商一个更宽的道路。“假如市场是两个,台湾就有机会参与中国大陆这个庞大的而且快速增长的电子商务市场。55%之外,企业还可以选择合伙人,这就创造了台湾企业与大陆各式各样业界合资合作的机会。”

事实上,两岸在电商领域的合作具备着先天优势。虽然大陆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但互联网进入台湾比大陆早了整整10年。台湾在有产业之前有10年的时间高等教育已经用了互联网10年。因此台湾业者在1995年创业时,已经可以找到有10年经验的工程师。这也从一个层面展示了台湾互联网人才的充裕。

因此,在台湾业者看来,大陆电商企业想“走出去”,台湾是它最佳的跨外练兵之地。“规模小、投资小、文化背景相同,具有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环境,在这里练兵,可以积累丰富的对管理异地市场的经验。”詹宏志认为,台湾与大陆是一个异值化程度最低的地方,是一个快速可以理解、立刻可以参与的市场。它是一个成熟的市场,有丰沛的互联网人才,非常多的工作细节都有人做,会改造业者自己对服务的要求。

詹宏志甚至可以想象这波“电商潮”在福建兴起后的繁荣场景:如果大量台湾的电子商务厂商统统去了福建,必定在福建寻求合作者并寻求大量人才,当地高校学生将成为这些厂最有价值的生力军。

无疑,两岸跨境电商合作的目标不仅在对岸,更在全球。

纵观当前全球电商的发展态势,跨境交易是成长速度最快的领域,詹宏志分析认为,现在生产基地大部分在亚洲,在美国任何一个商场走进去,商品80%都来自亚洲,这80%里面有80%是来自中国大陆。全世界商品的丰富性都是由亚洲所提供,但是消费市场,美国的规模是惊人的。

“大陆有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成长基地,台湾有灵活的运营模式,并且掌握了电子设备供应链的优势。如果我们有能力把亚洲的商家联合起来推到美国,缩短太平洋的距离,让很多中小企业有能力做美国的生意,赢得世界。从这样的角度看,两岸的电商合作是非常有意义的。”詹宏志说。

在2013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上,两岸业者就达成了一份合作倡议,指明了今后一个阶段两岸电商领域合作的方向。在两岸业者看来,抓住传统产业加速进军电子商务的关键时期,积极探索两岸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模式,是接下来合作的首要任务。此外,还要不断拓展两岸产业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提升两岸经济合作的层次并积极推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创新和两岸创新合作与人才交流机制建构,多管齐下,才能切实推动两岸产业的转型升级,联手打造在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在华人世界都在谈论中国梦的背景下,在詹宏志看来,互联网就是能够成就梦想的一个杠杆,因为互联网的精神就是让大家相连、共同分享。“它的底层是自由流动、信息分享,它也提供了一个自我实现的新的环境,即只要有技术、有创新、有商业模式,不问出身、来历,就能给人一个梦想成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