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重要讲话的深层蕴含

2013-12-29 00:00:00严书翰
人民论坛 2013年26期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立足国际国内发展大局,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深刻阐述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简称8·19重要讲话)是进一步做好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其他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8·19重要讲话精神的主要点。

充分认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马克思有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毛泽东多次讲到,我们改变旧中国主要靠“两杆子”。一靠枪杆子,二靠笔杆子。枪杆子就是指物质力量,笔杆子就是指精神力量。邓小平在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经验基础上指出,搞现代化建设一定要两手抓,只有一手是不行的。他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这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陈云还指出,“经济工作搞不好,要翻船;意识形态搞不好也要翻船。”(《陈云年谱(1905—1995)》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第262页)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并且已经取得巨大成绩。今天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离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也越来越近。世界上任何不抱偏见的人都会看到这一事实。因此,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小康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不仅仅是经济指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做到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要两手抓。

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或许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我们搞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还会有问题吗?对此,我们需要这样看。一方面,我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党章都明确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也应实事求是地看到,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正在受到挑战,甚至是严峻挑战。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这种挑战发生在两个范围内。从外部看,无论是从力量对比,还是从意识形态的交锋态势上看,仍然是“西强我弱”,这一点我们只要走出国门就有体会。一百多年前,也就是《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主义还是一种思潮、流派。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当时欧洲反动势力就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可怕的“幽灵”,加以反对。今天马克思主义己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指导思想,因此,在那些反马克思主义势力看来,它已经不是“幽灵”,而是“洪水猛兽”了。这种状况可以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后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弹冠相庆中清楚地看出来。

从内部看,一个越来越清楚的现实是:由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实际上己形成两个社会即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现在我国网民已达6亿,超过了美国)。如果说在我国现实社会里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这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仍有如何巩固的问题),那么我们还不能笼统地说在网络社会里马克思主义也处于指导地位。这是因为互联网是一把典型的、锐利的“双刃剑”。互联网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方便了群众工作和生活,但是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也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重大挑战。从社会管理上看,当前互联网在这几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负面影响:一是网上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突出,现实社会违法犯罪向虚拟社会蔓延。二是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负面影响日益增强。三是网上炒作日益严重,各种社会矛盾和热点敏感问题极易在网上快速扩散放大。更有甚者,以造谣、传谣来吸引网民眼球,以谩骂攻击代替理性讨论,以“人肉搜索”代替侦查调查,以“舆论审判”代替国家法律,造成严重后果。四是网上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从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上看,西方一些思潮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通过互联网长驱直入,并同国内一些错误思潮合流,形成了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强烈冲击。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决不能掉以轻心。

无论是现实社会还是网络社会,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对象(或称主体)都是人。主要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他还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这些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的几次重要讲话中都作了深刻阐述。

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最基本着眼点是国内外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段重要论述中的“大局”、“大势”、“大事”和“因势”、“应势”、“顺势”中的“势”,实际上指的是国内外大局。也就是说当前我们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最基本着眼点是国内外大局。

我们这个党是以科学理论立党。自成立以来,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做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这是我们战胜困难、克敌致胜的重要法宝。正如邓小平指出的,“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页)我们党创造并积累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这些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可以这么说,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最基本着眼点是国内外大局。这是因为我们处于新的历史条件下,这新的历史条件就是党的十八大指出的要准确判断我们所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的变化。也就是说,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发展出现了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所遇到的问题具有明显的“两难”特点(简称“两期并存”和“两难问题”)。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展开地说,在国际上,既要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又要承受并化解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长期占优势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在国内,既要继续发展,又要建设生态文明。既要保持东部地区发展势头,又要使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既要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又要扩大就业。既要注重社会公平、缩小差距,又要保持活力、提高效率。既要推进市场竞争,又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既要建设现实中的和谐社会,又要管理好虚拟社会,等等。

以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新的历史条件即我们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只有从这个最基本着眼点出发,我们宣传思想工作才能做到有针对性、有效性和持续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的要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才使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可以说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这一切就是最为生动的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当前最重要的要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中国梦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强烈反响,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做好中国梦的宣传教育,需要阐明中国梦把我们党成立以来就肩负的救亡和复兴的两大使命贯通起来了,需要阐明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内在紧密的联系,需要阐明中国梦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精神动力,需要阐明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的统一,需要阐明中国梦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精神追求的最大公约数,等等。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还要不断充实和用好我们自己的话语和话语系统。我们党在长期领导意识形态尤其是宣传思想工作中实际上己经形成了自己的话语和话语系统。它的特点用毛泽东当年的话说就是“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重视不断充实和用好我们的话语和话语系统。前已述及,世界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充实并用好我们的话语和话语系统,就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两条原则。一是要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也就是说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要以开放的眼光和宽阔的胸襟对待外来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二是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话语和话语系统。这需要全党尤其是做思想宣传工作同志下大功夫才能做到的。

随着我们对外交往日益扩大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如何辩证分析和正确对待西方话语是不可迴避的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一分为三”的态度,这才是科学的、正确的态度。所谓“一分为三”,就是要把西方话语区分为三种情况(或类型):一是可以直接为我所用的话语。比如,市场经济、“看得见的手”、“虚拟社会”和“中等收入陷阱”等。二是利弊皆有的话语,对此要慎用。比如, “中国模式”就属于这种情况。从总结中国发展经验和比较各国现代化发展的特点上看,“中国模式”这个提法是完全可以使用的。但是它最明显的不足是无法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最多只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某条具体道路。三是弊大于利的话语。这些话语带有强烈的西方价值判断。比如,“独裁国家”、“邪恶轴心国”等。因为这些话语有其特定的语境和含义,如果不加分析地搬到我们国内来,后果是很消极的。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三个自信”的弘扬,我们的人民和国际友人都要求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

责编/刘建 美编/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