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个别股票在一个跨度较大的时间段里持续走出单边大牛市或单边大熊市外,多数股票在多数时间里呈现出随大盘震荡,或在固有的箱体内运行的格局。制约这种“箱体股”走势(涨还是跌)的因素,除了市场环境、供求关系外,还与该股票的消息刺激,以及该消息对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带来的影响密不可分。
无数事例反复表明,面对“消息股”特别是利好性质的“消息股”,参与操作前须保持谨慎才行。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股票,市场传播的各种消息,尽管内容不尽相同,但结局大致相同:听信消息者大多难以取得好的收益,而替他人买单的概率则比操作“熟悉股”大得多。
防止被“消息”忽悠的关键在于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理性看待消息本身。操作“消息股”前,首先要区别消息本身的可信度。通常情况下,衡量一家上市公司估值的高低,以及制约股价涨跌的因素,最终都取决于企业的业绩,如果企业生产经营正常、产品供不应求、发展潜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正规公告等方式发布的利好消息,大多系“真利好”。反之,属于“假利好”的可能性很大。应对策略:面对与“真利好”相关的公司,可适当留意、多加关注,但对“假利好”相关的公司则不留意、不参与。
其次,分析比较股价高低。一般情况下,当某股票有“真利好”时,在正式发布前,普通投资者不大可能提前知晓。因为,几乎所有的消息大都有“消息潜伏期”和“消息发布期”这两个阶段,绝大多数投资者获得“真利好”是在“消息发布期”,不大可能在“消息潜伏期”获悉。应对策略:在“消息潜伏期”,可多关注熟悉股票的盘口动向,当发现相关股票有主力入驻迹象时,及时介入,耐心持有,等待相关消息的发布;在“消息发布期”,仔细研究相关股票的市场走势,在计算比较相关股票的股价高低后审慎抉择。
还有,密切关注盘中波动。即使对于“真利好”,绝对涨幅也不大,操作起来风险较小,最终决定适量参与的“消息股”,也还要注意介入成本。因为,介入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操作“消息股”的最终成败。应对策略:消息发布后的第一时间采取等待策略。通常情况下,“利好”消息出来的第一时间,“利好股”都会高开,然而再冲高回落,所以第一时间宜等待,不宜追涨。回调到位后,再逢低买入。
最后,审慎确定操作策略。主要是买入后的去留问题。对“消息股”一般采取短线操作策略,只有对于熟悉的“消息股”,操作起来底气足的情况下,才可进行长线投资。应对策略:无论是短线操作还是长线投资,都应先设目标位,一旦到价、获利卖出。其中,对于短线操作部分,还应设立止损位,一旦跌破止损价,应立即卖出、控制风险。对于长线部分,则不宜设止损位,如果买入后股价出现下跌,不仅不应止损,还可适量补仓。
对于难以正确驾驭“消息股”的投资者来说,通常情况下还是一如既往操作自己熟悉的股票为宜,对各种市场消息不予理睬即可。确有一定经验和把握,又非常想参与某一“消息股”操作的投资者也可适量参与,但应坚守一定的操作底线,包括控制仓位、做好搭配、保持淡定等。坚守操作底线的目的在于把“消息股”的操作风险降至最低程度,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要做好源头把控,不被消息忽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变“消息股”的潜在机会为实际盈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