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开这样的玩笑:要告诉朋友一个好消息时,常常先假装是个坏消息,当朋友万分沮丧时,再大逆转的说出真实的结果,这个时候,朋友往往更为激动。生活中我们常称这种小游戏为“Surprise”。这一现象,可以用心理学里的预期管理或预期的边际效应来解释。同样,得而复失的预期,也常常要坏于没预期。证券市场里,这样的“Surprise”并不鲜见,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
今年的“8·16”事件中,大盘因乌龙指事件突然跳涨,不少股民一度以为有突发的利好消息传出,纷纷进场买入。而当天下午谜团揭开,人们意识到不过是一次乌龙事件时,沮丧满怀,又纷纷卖出出逃。一次“误会”对市场的影响本应该是中性的,但因为投资者的情绪受到冲击,得而复失的挫败感极其强烈,以至于下午指数的跌幅远远超过上午的涨幅。这就是预期不达标时的例子。
预期失而复得的例子,则要说这次市场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反应。12日会议公报出炉,文字精炼,细节部分没有展开,市场误以为改革步伐过慢,低于之前的预期。13日,大盘指数开盘即告下挫,最终收跌1.83%。但14日午后,投资者渐渐发现公报语焉不详只是一个误会,更详细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统稿公告,于是,一度失去的预期又回来了。15日,市场开盘后迅速上涨,当日指数收盘涨幅高过了之前误会预期落空后的跌幅。这种失而复得的幸福感,比直接获知好消息更让投资者激动。
市场反响热烈,那么,我们也应该随大流的强烈看好后市么?个人观点是,投资者还需冷静。
首先,“Surprise”造成的过度修正仍然要被修正。这次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预期波动,如果政策最终没有得到落实,预期再次变动犹未可知。其次,政策利好更多集中在政治民主、公平正义等社会民生层面上,在经济层面上,IPO注册制之于创业板、利率市场化之于银行、加快房产税立法之于房地产公司、开放竞争之于目前价格垄断的电力行业,至少在短期都谈不上利好。再次,一些的确利好的消息市场早已有所表现,一些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已被炒高。如婴幼儿奶粉主题、丝绸之路主题、土地流转主题等。
改革必然是长期利好。但我们要考虑到改革的长期性和任务的艰巨性。本文只是期望投资者能抛开情绪因素的影响,认真冷静的分析改革的方向和力度,客观求证,才能发掘出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好行业、好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