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以复合肥为主销量靠前的复合肥上市公司主要有金正大(002470)、史丹利(002588)、新都化工(002539)、芭田股份(002170),这四家复合肥中报的销量分别为56.13亿元、29.55亿元、13.2亿元、10.93亿元。对应市值分别为147亿元、72.6亿元、30.8亿元、51.12亿元,如果将金正大、史丹利的估值看做正常估值的话,目前芭田股份估值有些偏高,但是考虑芭田股份的品牌、服务口碑非常好,而且未来有210万吨的新增产能,所以50亿的市值也是比较正常的,唯一不正常的就是新都化工了。
新都化工的产能主要以氯基复合肥为主,这一块是相对竞争比较激烈的,而硝基复合肥现在是最好销售的,未来新都化工的新产能主要以硝基为主,对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会有较大的提升。
品牌情况
金正大和芭田股份的产品无论从质量和服务上都做的不错,唯一比较有争议的要属史丹利。史丹利在上市前曾经被质监局通报过严重质量问题,导致很多使用者并不太接受史丹利。此外,市场上史丹利的假货最多,甚至史丹利的经销商都贩卖史丹利的假肥。
新都化工实际上也有前科,公司的桂湖品牌也曾上过黑榜,但是公司的嘉施利品牌口碑一直不错,公司的三元硝基复合肥“根动力”就是嘉施利品牌,嘉施利这个品牌实际是美国品牌,新都化工占70%的股份,对高端化肥国内还是比较“崇洋”,所以嘉施利的成功也是借了“洋品牌”的东风,目前公司对嘉施利主要定位为高端品牌。而公司的自主品牌“桂湖”是公司目前主抓的品牌,最近几年桂湖品牌的形象有所扭转,主要定位中端,新都化工请来曾志伟做为该品牌的形象代言人。另外,公司还有凯利丰和洋洋两个品牌,也有很多用户基础。
产业链分析
对于新都化工来说,之前最大的问题是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产业链的建设上,这也是和新都化工上市时受上游产能制约有关系,从现在看这并不是很有先见之明的决策,目前产业链上游严重过剩(氯胺、硝铵),对没有上游产业链的化肥公司金正大、史丹利、芭田股份是一个利好,这三个公司这两年也是日子最好过的两年,而对新都化工来说却是背上来了上游产业链带来的包袱,公司的联碱很大程度拖累了公司的业绩,新的轻硝酸—硝铵—硝基肥的产业链中前两个都是严重供过于求的产业,这是新都化工估值一直偏低的原因。
从下游看,普通复合肥这几年也是竞争非常激烈,大的厂家凭借渠道的优势还能够保持盈利,中小厂家基本全面亏损,新都化工由于大部分产能在这片红海之中,日子也不好过,今年财报上毛利率和净利率的下滑就可以看出。
对未来两年看,上游的供需关系不会发生显著变化,硝胺行业产能是目前需求的2倍,目前开工率不到70%,硝铵的主要下游需求来自于民爆和化肥,目前国家已经不再批准新的硝铵产能,而国家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着手点就是提高硝基复合肥的使用,这既能减少对农地、农产品的污染,又能消化硝铵过剩的产能,是一举两得的措施,所以金正大、新都化工、芭田股份、史丹利都加大了在硝基肥的投资力度,很多人都认为这会导致又一次过剩,按目前的增长速度短期很可能会造成过剩,但有了国家这个推手,从长期看这些产能会逐渐消化。
新都化工的优劣势
从市场占有率、产品研发、品牌营销看,金正大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而且很难撼动。新都化工由于是水溶肥ISO标准的国内唯一参与的制定者,这是“先入为主”的策略,使用者的第一印象就是新都化工是国内实力最强的水溶肥企业。
未来在生态农业中国家主要推广的是缓控释肥和水溶肥,缓控释肥属于长效肥,一次施用就可以很长时间不用施。而水溶肥属于短效肥,特点就是见效快。而长周期作物由于后期缓控释肥的肥力下降,还需加施水溶肥,所以逻辑上水溶肥可以替代缓控释肥(可以在生长关键周期增加施肥频率),而缓控释肥却不能替代水溶肥(用在短周期作物不经济),水溶肥的市场空间非常大,新都化工的优势在于它是少数掌握三元硝基复合肥的厂家之一,三元硝基复合肥是目前水溶肥门槛最高的,目前只有新都化工、芭田股份和金正大掌握了生产技术,这点史丹利已经落后了。
新都化工的全产业链在目前上游低迷的环境下优势并不明显,但是在生态农业发展到中期,行业的景气度提高,上游的议价能力增强,新都化工的产业链优势就会开始发挥威力,其毛利率和净利率都会大幅提升,而对手会下降。目前其他三家都是偏重进攻的阵型,只有新都化工做到了攻守平衡,而产业链的建设不像建生产线这样一年就能见效益,投资需要高资金投入,长建设周期,新都化工目前在氯基、硝基都有从矿到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的完备产业链,而硫基、磷化工都有布局,未来随时可以形成完备产业链,这点可以后发制人,当然当前这恰恰是新都的劣势。
此外,销售和研发是新都化工的一个短板,新都化工的研发投入非常少,但奇怪的是每年都会推出新产品。笔者认为是由于公司和华南农业大学有战略合作协议,这些新产品主要来自学校的成果转化。但研发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点金正大做的非常好。
新都化工是目前最被低估的品种,按照PB和PE来看股价都有一倍的空间来修复估值,而公司未来的产能明年和后年都会翻倍,体现极高的成长性,笔者预测明年会大概率出现“戴维斯双击”。(雪球ID:顺藤摸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