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动态分析》推出“最差分析师”榜单,今年已是第二届。早在2012年第一次推出时,我们就指出,此举并非是对行业的嘲弄和讥讽,恰恰相反,基于对于证券研究行业的信任与尊重,我们希望这样的榜单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为证券研究行业提供全面的反思的机会。
2013年末,A股市场依旧低迷,反思仍属必要。
好公司与差分析师
在今年的榜单上,如果只看所推荐的标的,或许很难将这些个股的推荐者与“最差分析师”联系起来,因为诸如贵州茅台、山西汾酒、保利地产、包钢稀土等个股,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顶着“价值投资”的光环。
事实上,即使是在白酒股大幅下跌、地产调控不断加码的背景下,也很少有人否认贵州茅台、保利地产是行业内盈利能力优秀的公司。
在2012年及以往的年份,“最差分析师”往往是因为推荐了地雷股而被冠以“最差”的头衔,比如2011—2012年推荐了绿大地、重庆啤酒的分析师。
因为推荐了好公司而成为了最差分析师,这是2013年“最差分析师”榜单的重要特征。这种年度对比上的反差,也促使我们再度反思分析师在“价值投资”中扮演的角色。
价值投资就是推荐“买入”吗?
至少在不少国内投资者的理解当中,股神巴菲特成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买入并持有”,这也使得投资者在评判一个分析师究竟是“最佳”还是“最差”时,首先形成的概念是该分析师能否寻找和提供出基本面优秀的投资标的。
但这样的思维模式在真实的投资操作中却又遭遇挑战——“买入”好公司当然是可以的,但“何时买入”以及“买入后持有多久(再卖出)”则是关系到股票账户盈利还是亏损的现实问题。
简言之,2013年最差分析师榜单的上榜者所具有的共通处在于,他们都寻找到了好的公司,但却漠视市场交易的存在,进而在不断的下跌中推荐投资者买入。
如果一定要进行辩解(而不是反思),我们同样可以为这些分析师提供近乎完美的说辞:比如以1年的时长作为考察周期太短,因为市场阶段性的错误总是存在;比如在深套50%后不该感到沮丧,因为“价值投资”者似乎应该因为股价的下跌而感到兴奋,那样他们可以不断的买入,乃至于收购整个公司;比如面对亏损的账户不必考虑如何操作,因为“价值投资”对待好公司的做法是从不卖出。
不过,由于国内众多投资者“过于关注账户的盈亏”,上述说辞也只能是说辞而已。
价值投资仅仅是推荐“买入”好公司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忽视了推荐的时点和价格,好公司也可以让投资者亏损累累。对分析师群体而言,这也是一个现实的要求:投资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好公司,而是“好公司+好的推荐时点”。
2013年“最差分析师”的榜单抓住了“推荐时点”这个要害,使得那些不管二级市场涨跌,只管埋头“推荐”买入的分析师戴上了“黑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