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国车市淡季不淡

2013-12-29 00:00:00青竹
汽车纵横 2013年10期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可以看出,8月的新车销量结束季节性环比下调,提前离开夏天淡季,进入“金九银十”的预热阶段。8月上旬,由于高温和各地的水灾,市场人气并不理想;车企放高温假和检修设备,批发量也相对保守。随着中下旬气温下降,市场人气开始聚拢,各种汽车类展览和论坛有助企业和经销商开展大量的营销活动,助长人气。另外,关于限购的各种传闻可能给部分消费者带来恐慌心理,促使消费者提前购买计划。

截止8月,2013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二,新车市场有种大势已定的感觉,业界信心提高,不少车企甚至调高了今年的销售目标。

消费者盼望已久的汽车“三包”即将实施,不少经销商担心消费者为了等待“三包”政策实施而延期购买,8月份的数据证明这种担心没有必要。9月份,大部分车企为了避免出现持币待购的情况提前实施“三包”,例如上海通用、北京现代、奔驰、一汽-大众、东风标致等。“三包”提前实施可能会让“金九”的汽车市场格外热闹。另外,近来新车型密集上市也给市场招揽不少人气。

从乘用车细分车型看,各车型的增速差别较大。8月,SUV车型的销量增速为46.1%,而轿车销量增速只有4.0%。SUV前八月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180万辆,同比累计增长42.6%,接连前几年的增速,SUV车型可是说是名副其实的长盛不衰,这种旺盛的市场需求甚至可以一定程度独立于整体市场沉浮。根据东风本田、一汽丰田等品牌经销商的介绍,目前市场销量主力和利润主力均是SUV车型,因此也成为市场促销的热点,各种销售资源都会朝SUV车型倾斜。

中国品牌大幅回升

8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51.44万辆,比上月增长18.1%,比上年同期增长15.8%,高于乘用车平均增长水平(11.0%);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市场占有率比上月提高2.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今年前8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451.66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2.7%,低于乘用车总体增长速度0.4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1%,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

业界分析认为,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提升可能与中国品牌新车集中上市和企业战略调整有关。出口表现良好的吉利和完成战略调整的比亚迪成为8月中国品牌的销售亮点。为了提振不断下滑的销量,奇瑞汽车7月底推出了全新品牌战略发布后的首款新车艾瑞泽7,并随后推出第二款新车奇瑞E3。

8月,外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与上月相比,日系下降5.6%,其他各系别均高于上月水平,其中德系为10.8%,增速最高,其次为韩系;与上年同期相比,日系下降9.3%,其他品牌增速均超过10%。8月,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销量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1.7%、15.2%、13.1%、9%和2.9%。与上年同期比较,日系下降3.4个百分点,降幅比上月有所扩大,韩系下降0.1个百分点,德系和美系增长明显。前8个月,日系累计下降10%,降幅继续收窄;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增长保持在20%以上。

商用车 客货不均

8月,商用车销量增速要略低于乘用车,销售29.57万辆,环比增长6.1%,同比增长7.0%。商用车细分车型销量增速差异很大。客车和货车销量增幅较小,而半挂牵引车销量增速高达89.8%。

客车销量增速2.4%。正如很多业内专家此前的分析,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影响到公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信贷趋紧也会加大客车用户的融资难度。而且,上半年的一系列政策已经提前刺激客车销量的释放,三季度增速回落是必然现象。

货车增速3.7%,比上月下调3.8个百分点。随着下半年经济政策趋稳,对重卡市场很难形成明显的拉动作用。部分地区和城市实施柴油车国Ⅳ排放标准导致双重标准并存,市场走势复杂化,对市场产生非正常扰动,不确定性增加。货运市场尚难突破目前不温不火的局面,将继续影响中长途物流货运车辆购买意向。三季度市场需求将明显回落,形成月线洼地;四季度环比回升的可能性极大,年底有可能翘尾。

前8个月,商用车销售269.16万辆,同比增长6.8%,增速与前7个月基本持平。其中客车类增速比前7个月明显收缩,而半挂牵引车增速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