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有两个被称为海的湖,一个叫加黎利海,一个叫死海,它们的水虽同出一源,可情况却迥然有别:前者湖水清澈新鲜,可供人饮用,不仅鱼儿戏游其中,人们也常来此游玩,游泳消暑;后者的水是咸的,饮了就会生病,水中没有鱼,岸边不长东西,一切都死气沉沉,一如其名。两个湖源头相同,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其原因就在于:约旦河水流入加黎利海的顶端后,又从其底部流走,大湖无私地将它的水源给下一个湖继续使用;而约旦河水流入死海后,死海照单全收,不再让它有一丁点外流。加黎利海“得”而能“舍”,故而其水永远鲜活;死海只“得”而不“舍”,所以也就当真成了名副其实的死海。
自然界这样,人也同样如此。人生于世,“得”固然重要,“舍”更不可缺少。要从深井中打水,就要先往里面灌一点SkWlrVlQ9ULbb/m1xbNZNQ==水,只有先“舍”了这一点水,才能引出整座井的泉源,才能打到更多的水。想从地里收获粮食,我们就要先播种,只有先“舍”了种子,我们才能种出整片地的庄稼,才能收获丰厚的粮食。同样,要想从集体中得到关爱和温暖,也只有先“舍”了自己的私利,给予他人以爱、友善和帮助,我们才能育出整个集体的友爱,才能得到一朵朵真情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