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记(节选)

2013-12-29 00:00:00袁崧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3年11期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一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选自《中国历代游记选》,黄墨谷等选注,中华书局1988年)

鉴赏空间

选文描写了绝壁彩崖、林木高茂、猿鸣空谷,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水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有时间的跨度描写,亦有空间的纵观描写。“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即是以时间的跨度,映衬峡谷之深。“林木高茂,略尽冬春”,也是以时间为尺度写植被丰茂。整段文字,空间顺序有致。上下观察,得峡谷之幽深;左右视之,得两岸之石色。使人读之,如行舟其间。

袁崧对三峡的“地记式”描写,因文采斐然,后世慕其文奇绝,写景文章,遂多属意绝壁猿鸣之类,可见其影响之大。此外,作者把感情直接投向山水,以感性的目光来欣赏山水之美,以纯审美的方式把握山水,遂成为山水意境的核心。

【读有所思】

上文中有不少写景的妙笔,成为后世模山范水的典范,请你列举一例,加以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