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扳机”健康新知

2013-12-29 00:00:00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3年5期

你的子弹上膛了吗?

【名词解释】 猝死

字典里,猝同卒。卒者,突然也。死者,丧失活力。顾名思义,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1小时死亡者为猝死。

措手不及的伤痛

猝死可分为心脏性和非心脏性两大类,而心脏性猝死是突然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 左右。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事件链中最凶险、最让人伤痛的一环,是由各种心脏疾患引起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猝死发生时,患者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惊厥、抽搐、心跳呼吸停止、皮肤出现紫绀、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

辽宁省人民医院心三内科主任侯爱洁介绍说,从大量临床病例中不难发现,猝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故又称“心源性猝死”。其中冠心病最为常见,其次为心肌炎、原发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室颤动、心室停搏等,这些心脏疾病都会导致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收缩,造成全身供血严重不足。因时间较短,患者一般得不到及时的抢救,最后引发死亡。

冠心病是最大元凶

冠心病是引发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根据美国研究发现,男性占80%,女性占42%。由于营养心脏的大多数冠状动脉严重阻塞,尤其是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表现尤为明显,心肌的代偿功能已处于衰竭边缘。如出现某种诱因,促使心肌耗氧量增加,突然使心脏需血和供血不相适应,就可引发心脏严重供血不足,最后导致急性循环衰竭、猝死。或者,病变血管并不严重,比如只有一根血管闭塞的急性心肌梗死,或伴有严重心律失常、或因为大面积心肌梗死,均可发生猝死。

心肌炎在发病时,除了表现为心肌细胞水肿、坏死外,病变还侵犯传导系统,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并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和缺血,重症心肌炎患者还存在心肌弥漫性病变,其结果会导致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原发性心肌病的特点是心肌肥大、心肌纤维增生、疤痕形成,而且病变主要侵犯心室,并可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心衰,最后可发展为多源性室性早搏、室速、室颤致猝死。该病患者半数以上猝死发生于20岁以前,但亦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主动脉瓣狭窄病人约25%可致猝死,这可能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室颤,心脏传导阻滞、心脑缺血综合征有关。其他如QT间期延长综合征、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都是造成猝死的直接原因。

留意危险的蛛丝马迹

虽然很多猝死病患家属都表示,死者身体一向很好,没有任何疾病也没有预兆,但专家却指出,其实很多患者在发生心脏骤停前,往往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以大家熟知并喜爱的相声演员王平为例,很多细心的网友在王平离世后翻阅其微博,就发现了其表述“太累了”这样的句子。因此,日常生活中对于心绞痛、心跳不规律、头晕、胸闷、极度疲乏感以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不适症状要格外留意,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提早预防,不让悲剧发生。

另外,还有几种情况也要警惕心脏性猝死的发生。一是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昏厥;二是心肌梗死后频发心绞痛或心绞痛剧烈,梗死面积广泛或前壁心梗伴有心衰、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易发生猝死;三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16%会发生猝死;四是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应警惕心脏性猝死;五是老年心脏性猝死抢救成功者一年内复发率达30%~40%,应警惕再次猝死。

谁扣动了你的扳机

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教授曾做过一个非常形象的表述:身体中如果没有“炸弹”,当然安全。但即使身体像军火库一样有很多炸弹,如果管理严格也不会爆炸。可哪怕只有一枚炸弹,但管理不当不小心着火,那就会立即引发大爆炸。

谁扣动了你的扳机

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昭光教授曾做过一个非常形象的表述:身体中如果没有“炸弹”,当然安全。但即使身体像军火库一样有很多炸弹,如果管理严格也不会爆炸。可哪怕只有一枚炸弹,但管理不当不小心着火,那就会立即引发大爆炸。

过劳:

追逐死亡的冒险

“您好,由于店主过度疲劳,发生不幸,所以本店暂停一切销售,请亲谅解……”淘宝上一家名为“小彩衣柜”的网店曾在首页最显眼处,出现了这样的几排黑字,店主——29岁的许文俊因过度疲劳,不幸猝死。

随着职位的升迁、存款数额的增多、事业的蒸蒸日上,一些成功者的健康却一路负债,最终不堪重负,过早地停泊在人生的终点。

“过劳死”是源自日本的一种现代特殊病,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继而丧命。有人将其定义为由于长期慢性疲劳而诱发的猝死,即“在非生理可承受的劳动过程中,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亚健康状态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是日积月累逐渐积攒的。有的中青年人仰仗身体底子好、健康强壮,往往工作起来不要命,玩起来又酣畅淋漓,连一年一度的健康体检也疏而不检,久而久之,终于积劳成疾,酿成憾事。

据调查,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3岁,比全国平均寿命低17岁,中年知识分子死亡率超过老年人的两倍,死亡年龄段多为45~55岁。以新闻工作者为例,他们是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任务重、亚健康分布密集的人群。上海10家主要新闻单位联合搞的大规模调查表明,去世的新闻工作人员中,死亡年龄高度集中在40岁至60岁这个年龄段,占78.6%,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更令人警醒的是,在职人员中,健康者仅为18.4%,患病者为8.9%,其余不同程度处于亚健康状态。

◆疲劳预警

具有以下两项或以下者,为“黄灯”警告期,目前尚不必担心。具有上述3-5项者,为一次“红灯”预报期,说明已具备“过劳死”的征兆。6项以上者,为二次“红灯”危险期,可定为“疲劳综合征”,已进入“过劳死”的预备军。

1、“将军肚”早现。30-50岁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标志,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的伴侣。

2、脱发、斑秃、早秃。

3、频频去洗手间。

4、性能力下降。

5、记忆力减退。

6、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7、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8、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

9、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不解乏。

10、经常头疼、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小病:

小虫孳生“咬”死人

浙江电台动听968微博曾发一条消息:我们的好同事、主持人郭梦秋于7月31日晚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辞世。年仅25岁。音乐是她的梦想,愿梦秋在天堂听见歌声。事后,医生结合她家人的病史描述,诊断是心源性猝死,高度怀疑病毒性心肌炎。

伴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突如其来的小病对我们来说也许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因为我们根本没时间停下来去理睬它们。可频频发生的小病猝死事例,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警惕感冒、拉肚子这样的小病背后也有可能隐藏的生命隐患。

侯爱洁主任介绍说,感冒病毒可损心肌,导致心肌水肿,心脏功能下降,出现严重心动过缓而猝死;拉肚子太久也可因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而猝死。

心肌炎是常见病,感染性心肌炎常继发于病毒性感冒、腹泻后,根源在于感染了病毒,例如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感染后刚开始,人会有发烧、喉咙痛、打喷嚏、咳嗽、拉肚子等感冒症状,慢慢地憋气、胸闷等症状也可能出现,这就提示病毒已影响心肌了。心肌炎严重时,就变成重症心肌炎,即暴发性心肌炎。若此时仍不重视,要么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而猝死,要么留下慢性扩张性心肌病或慢性心功能衰竭。

70%的心肌炎是可以通过治疗治愈的,25%会演变成慢性心肌衰竭,5%可能会发展成重症心肌炎,拖到重症心肌炎时往往已经是心脏功能衰竭、心跳骤停。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一般是因为诱发感冒的病毒直接作用心肌,导致心肌炎;再则是因人体免疫反应,病毒首先感染人体,在自身免疫过程中,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细胞进行攻击,伤害心肌,形成心肌炎。

◆心肌炎预警

由于心肌炎初期与感冒的症状几乎难以区分,特别是有的病人会出现发烧的情况,此时心律也会偏高,所以光靠医生听诊是难以判断的。但是如果进行心电图检查就能明显检查出心跳加快,有的每分钟可达180多次,如狂奔野马;还有的会出现心脏搏动过弱过缓,产生供血不足引发头晕头痛。

临床上,有不少病人认为自己只是普通感冒,拒绝进行心电图或者心肌酶等检查,这样很容易耽误治疗。因此如果感冒、腹泻一周后仍在发烧或腹泻不止,并且伴有胸闷、憋气、早搏等症状,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病后两周还没好,容易继发心肌炎,即使控制,心肌也已永久性地受损,因此,感冒延绵不愈要警惕。

饮酒:

不良生活方式害人不浅

央视体育解说员陶伟被发现死于青岛一酒店内。警方证实,年仅42岁的陶伟应该是心脏猝死,而且属于酒后的猝死。著名体育媒体人董路说陶伟有一个小习惯:“他有很多朋友,各种圈子,使他不得不喝酒,他每次喝完之后,就拼命地跑步把酒挥发出来,去保持体重。”

大量或过度饮酒是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的重要诱因,也是脑卒中的重要诱因。研究发现,大量饮酒者(每天7盅或多于7盅)发生脑梗塞的危险增加3倍。

那么,酒精到底对心脑血管有怎样的影响呢?酒精可以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一方面使心率加快,诱发心率不齐,另一方面是外周血管扩张,加重心脏负荷,减少心脏供血,所以会感觉胸口紧,严重者可引起一过性心功能下降,大脑供血不足所以会眼睛发黑,甚至晕倒,对于已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会造成严重的心脑供血不足,发生意外。尤其对于心脏病人来说,饮酒过量非常容易造成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肌梗死,发生心脏性猝死。

“中青年人猝死一般都是因为生活方式不健康,喜欢烟酒、暴饮暴食、熬夜,生活压力大,工作比较紧张。”侯爱洁主任说。在高压力、快节奏的环境中,一些青壮年人缓解压力的方式较为单一,通过酗酒或烟草的滥用,寻求情绪上的平静或是愉悦感。而烟草和酒精的滥用对身体造成的影响较大,如导致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加上过度劳累,间接增加了猝死的可能。

洪昭光教授用他的“炸弹理论”很好的把冠心病的发病人群做了形象的分类:冠心病低发人群或青少年中猝死少,也即炸弹少;而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虽然他们动脉硬化斑块很多,但猝死也少,也即炸弹多,爆炸却少。因为他们会自己保养自己;而中年人,动脉已有一定数量的斑块,由于工作紧张、压力大、烟酒过度不重保养,结果炸弹一个个爆炸,成为猝死高发人群。

◆科学饮酒

1、要喝低度酒,如啤酒、葡萄酒;

2、量要控制,每餐饮酒酒精含量不超过15克(50~100毫升葡萄酒,或一罐啤酒);

3、勿空腹,勿与碳酸饮料共饮;

4、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宜饮酒。

运动:

超负荷冲破身体极限

江西泰和县第二中学高一学生郭远欢晨跑后,突然扑面倒地,鼻口出血,手脚抽搐,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泰和二中随即作出决定,取消这项自建校以来坚持了30余年的健身活动。泰和二中的事件并非孤例。广州、上海、湖北等地也相继发生多起在参加长跑运动时的猝死事件。

很多人认为运动猝死只会发生在从事高强度运动的运动员中。但专家们却提醒,凡是参加运动者,都应加强医务监督。

据统计,在参与运动的人群中,非运动员的猝死率更高。专家介绍,导致运动猝死最常见的是心脏性猝死,运动猝死发生以15至20岁年龄段更集中,男性猝死率大大高于女性。一些人甚至在做俯卧撑、跳舞时都会发生猝死。而这一切以学校的体育达标测验、单位职工运动会、业余比赛中发生的最多。

一个平时只能跑三五千米的人,一口气跑几十公里,就属于超负荷运动了。这时他的心脏循环系统会不堪重负,需要的血液量和氧气量会突然增加,而供给量却相对减少,在这种血、氧供不应求的状态下,跑步者的心脏会出现急性缺血,继而出现心脏骤停和脑血流中断。

侯爱洁主任解释说:“运动负荷可能是猝死的原因之一,情绪不稳定、心理紧张也是重要的诱因,一些有疾病隐患或者长期不从事锻炼的人,参与运动的量或强度掌握不当,也极容易发生危险。”不少人在运动时可能出现胸闷、气促、心慌、头痛、恶心等情况,大家往往以为这是运动过程中的正常反应而不予理睬,继续运动,甚至认为这正表明自己运动量不够,导致身体变差,更加坚定了继续运动、加大运动量的信念。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对于工作已经相当繁重的白领更需要在健身前考虑一下强度问题,不要在非常劳累的情况下还按平时强度进行锻炼,以免反而危害健康,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运动“限量”

1、加强体检,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的体检,有条件的话最好进行心肺功能的全面检查。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有其他严重疾病的人群,应该在医生或运动专家的指导下从事体育锻炼。

2、低强度运动的脉搏为100次以内,中等强度为130-150次,高强度则为150次以上。老年人运动时每分钟心跳超过170次就要注意,如果这一数字再上升10%就有危险。

3、加强运动前后脉搏监测。一般来说,低强度运动后的脉搏应该在运动后5—10分钟恢复正常,中等强度为20—30分钟,高强度则为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

情绪:

上下波动牵生死

70大寿的刘老汉,在亲朋满堂的寿宴上举杯祝辞,说话间,杯落人倒,瞬间死亡。尸检证实:冠状动脉高度狭窄,心性猝死。医生介绍,刘老汉的案例并不鲜见,一次老友的重聚,一次愤怒的爆发,剧烈的情绪波动都可能将人扯进死亡的边缘。

侯爱洁主任介绍说,据统计,住院的心肌梗塞患者中,约有50%~70%有情绪因素可查。现代医学研究也比较一致地认为,情绪、精神因素参与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尤其与猝死直接相关。其病理基础是:情绪因素使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同时还可通过垂体、肾上腺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增加小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的敏感性,促发冠状动脉痉挛,加之,儿茶酚胺还能加剧血钾的降低,导致心脏生物电活动紊乱,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室纤颤,从而引起心脏性猝死。

侯爱洁主任说,除大喜大悲等剧烈情绪波动外,日常不良情绪如焦虑、敌对、愤怒、悲观、压力等也会对心脏造成极大的伤害。最新研究表明,情绪焦虑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比普通人高30%-40%。老年人出现长时间的情绪焦虑意味着患心脏病的风险加大。

◆警惕心魔

1.忽视减压 :有的人未起床就盘算工作计划,使血压在早上便激增,一天都处于紧张状态,对心脏非常有害。常听音乐可控制血压。

2.压抑愤怒: 压抑愤怒会加大心脏压力,适当发泄,会降低心律不齐、心绞痛的几率。

3.愁眉苦脸:乐观的人得心脏病的可能性比悲观的人要少一半。交朋友最少的人,其心率平均值也最高,血压指数也最不健康。

药物:

治病不当成“致命”

迈克尔·杰克逊之死也许大家还记忆犹新。在美国,因为药物副作用致死的人数,形同每天摔掉一架波音747客机。近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发布了一则警告称,目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阿奇霉素有引发心脏病的风险。

侯爱洁主任解释道,很多人并不知道,日常服用的一些药物也有可能成为引起猝死的罪魁祸首。以治疗心律失常药为例,地高辛、西地兰、洋地黄毒甙,虽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药,可若使用不当会诱发心律紊乱、房室传导阻滞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未及时发现,可因室颤而致死。

研究发现,红霉素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并认为是安全的抗生素,但如果人们将其和治疗传染病及高血压等病症的一些常用药物一同使用,将极大地增加导致心跳骤停的危险性。而阿奇霉素是一种在临床上使用得非常普遍的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等感染性疾病。但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致心电活动异常,增加心脏病患者的死亡风险。所以患者切不可擅自用药,应遵医嘱谨慎用药。现已知道,能够引起猝死的药物很多,主要有氯丙嗪类、奎尼丁、异丙肾上腺素、氯喹、青霉素等。如果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要及时停用药物。有些不良反应随药物停用可自行好转,有的需要专业的治疗。但即使是可以随着药物停用而好转的不良反应也需及时争取医生或药师等专业人员的帮助,不可掉以轻心,或自行观察。

◆合理用药

1、详尽检查,正确诊断;

2、正确处方,明确药物的剂量、服用的次数、途径、治疗的疗程,药物的注意事项,尤其注意药物配伍;

3、正确的服用,遵从医嘱,做好疗效和副作用的观察。

防微杜渐 “缴枪不杀”

实际上,导致猝死的“扳机因素”绝不仅仅只有我们上面所列举的,还有环境污染、打呼噜、暴饮暴食等很多很多,几乎渗透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只要多加留意,还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

“死亡三联症”环环相逼

冬天、凌晨、扫雪 洪昭光教授说,每年发生猝死最多的日子是在冬天下雪的第二天上午,这是疾病、遗传基因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外界环境会导致人体神经、体液方面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改变。

大量临床观察发现,心肌梗死发生的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年当中,以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最高。冷空气可立即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和血压升高,造成心绞痛发作。一周当中,以周日、周一发病率最高;而一天当中,则以上午6点到11点之间发病率最高。因此,人们要顺应生物钟,生活作息时间要有规律,特别是老年人,寒冷天气外出更要戴好帽子、围巾、手套。

饱餐、酗酒、激动 这三种因素都能独自增加心脏负担,增加耗氧,而老年人的心脏储备功能刚刚能满足平时需要,如果这些因素合并存在,则危险大大增加,成为常见的猝死病因。

洪昭光教授特别指出,冠心病猝死是危害老年人生命的严重疾病。大多情况下,猝死是可以避免的。同是冠心病人,为什么善待自己就可得永年,而有的却瞬间死亡?因为,健康是争取出来的,建设出来的,培养出来的,保卫出来的。

小小卫生间 隐藏大秘密

屏气用力危险大 人在排便时屏住呼吸用力,血压急剧波动,可能使血压急剧上升。强烈屏气,会使心脑血管事件增加。老年人猝死厕所并不少见,便秘者一定要小心。

憋尿血压猛上升 膀胱充盈,膀胱壁处于紧张状态,血压会迅速上升。排尿时产生的意识丧失大都是排尿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所致。这种现象几乎都发生在男性身上,女性几乎没有。排尿时血压波动多数发生在夜间。因为人在夜间一般要把尿憋到最大限度,容易引起膀胱反射。

洗澡冷热要有度 水温过高,血管扩张过度,血压降低,心脏血管灌注不足,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发生猝死。水温过低,心血管过度收缩,造成心肌血管闭塞,同样也会诱发心肌梗死。一般成人洗澡温度可在38℃至40℃之间,入浴时间10~20分钟即可;如身体状况不好,洗温水浴较为理想,水温一般在34℃左右,即比皮肤温度略高,但比体温低。

牢记“三个半” 生活慢慢来

清晨起床“三个半” 指的是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而是要在床上平卧半分钟;然后慢慢起来坐半分钟;再将双腿下垂在床沿边等半分钟,然后再站起来走动。经过这“三个半分钟”,血压、心率得到充分调节,就不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此时再下地,不花一分钱,却起到了药物起不到的预防作用,减少了许多意外。

早中晚“三个半” 这里指的是“三个半小时”。早上起来活动半小时,活动要适量;中午休息半小时,使血压有个低谷,可以保护心脏;晚上慢步行走半小时,不但能使老年人晚上睡得香,还能减少心肌梗死、高血压的发病率。

“黄金五分钟”定生死

侯爱洁主任介绍说,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高达54.4万。脆弱的脑细胞缺氧超过6分钟就会出现不可逆死亡,若能在4-6分钟内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就能挽回许多生命。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120急救车很难及时赶到。因此,普通公众学会心肺复苏术对挽救危重患者生命非常有意义。一旦发现病人猝死,要马上进行胸前区心脏叩击,最好在硬板床或地上,按压胸部双乳头连线的正中,频率为每分钟100次,同时拨打急救电话获得专业人员的帮助。

对于疑似急性心肌梗死,家属在请医生或呼叫救护车的同时,应首先让病人情绪镇静,不要惊慌立即卧床休息,因为恐惧、焦虑均可使心肌耗氧增加,扩大梗死面积。此时可给予适量镇静止痛药,如安定;同时可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含服,若有条件也可给予吸氧;如出现脉搏消失、抽搐等情况,应立即按猝死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