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短板”

2013-12-29 00:00:00本刊编辑部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3年10期

找出“短板” 休养生息

天气转凉,很多人喜欢跟好朋友聚在一起吃火锅,但每个人吃完火锅后的反应却不同:有的人全身发热,小脸红扑扑的,人也变得有活力了;有的人第二天会牙痛、口腔发炎,小便赤黄、大便干燥;还有的人一吃火锅就不停地跑厕所……这都是因为体质的差别。不同体质就会有不同的“短板”,只有找出自己的“短板”,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法则。

父母决定体质的基调

人之所以会有体质的差别,首要的因素就是生他的父母。父母的身体状况不一样,有胖的,有瘦的,有高的,有矮的,有怕冷的,有怕热的,这些都会对后代有影响。父亲的“种子”和母亲的“土壤”决定了一个人基本的体质特点,它像是生命的基调,虽然经过后天的调养,体质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但是最根本的那一点还是不会变的。

此外,男女体质也有差别。“男为阳,女为阴”。男性禀阳刚之气而生,外形体魄远比女性健壮;女性禀阴柔之血而生,形体偏于苗条小巧。这种天然差别就决定了不同的补益方向,即男性以肾为先天、以精为本,病多伤精,气常不足,养生重在“补气”;女性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病多伤血,血常不足,则应偏于“养血”。女性一生要经过经、带、胎、产、乳等生理过程,这些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以阴血、津液为物质基础。如果不注意保健养生,很容易造成或加重阴血、津液的不足。

体质并非一生不变

人在出生以后,先天而就的体质并非一成不变,年龄变化、周围环境、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情绪控制等,都会影响到体质的变化。

中医称幼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会呈现出“心肝有余、肺脾不足”的体质共性,既容易兴奋、高热惊厥,又容易消化不良、患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步入青壮年时期后,精力充沛、身体强壮,多呈现出阳气偏盛、易生内热的体质共性。当进入老年时,精力、体力、脾胃的消化功能等都会下降,体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气血不足、阳气衰减的变化。

此外,人的一生都不可避免地会生病,无论是哪种病症,一旦伤到元气,都会影响体质。经常生病的人会肾气亏损,易引起阳虚;经常吃理气止痛的药,很容易伤阴,形成阴虚内热性体质;老吃抗生素的人,往往手脚冰冷、胃寒、胃痛,实际上就是伤到阳气了,促生了阳虚体质。还有人们生存的外界环境中,诸多因素如家庭成员、同事之间的关系、工作压力都会影响情绪变化,时间久了就会影响体内的代谢与体质变化。

体质与五脏相互影响

在了解体质与五脏的关系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平和体质。平和体质的人,体内的小环境非常好,五脏是健康的、平衡的,没有哪一个特别强、哪一个特别弱,表现出来的就是皮肤气色好,五官功能正常,情绪的调节、自控力很好,该喜的时候则喜,怒的时候能制怒,及时调节,使得情绪稳定、心态平和,人际关系也好。对自然界温度的变化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不爱生病,偶生小疾,自我康复能力也很强,能很快自愈。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拥有平和体质的现代人越来越少了。《黄帝内经》讲,人的喜怒哀乐都和五脏是对应的。比如说心脏健康的人一定是乐观豁达的人,而乐观的人即使患了心脏病,也会康复得比较快。因为“喜”跟“心”相对应,只有心脏健康,调节能力强,情绪才会乐观。一个人总是爱发脾气,实际上是肝血不足,肝的调节能力差,容易情绪失控。思维敏捷的人,脾的功能都比较旺盛;但如果老是思考问题,过度思虑伤及了脾气,就会影响食物的运代功能,导致茶不思饭不想;爱哭与常悲悲切切的人一般都肺脏弱、肺气虚,甚至连说话的气息都很弱。所以说,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脏腑的气机,直接伤及内脏。

不光情绪可以作用到五脏,自然界所有的东西都和五脏有关系,这些因素加起来会导致体内环境的改变,进而影响五脏。

因此,健康的平和体质来自健康平衡的五脏,一旦某一个脏器特别强,或者某一个脏器表现得特别弱,它就不平衡了。这个不平衡的点一来“捣乱或消极怠工”,身体就很容易出毛病。所以说,找到你的“短板”,才是养生的关键。

心主神明 重点在“养”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君主之官”意思就是“一把手”,统管其他脏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中医谈到的“心”并不仅仅是解剖学意义上的心脏,而是心的“藏象”,也就是器官发之于外的各种现象。

传统医学理论认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也就是说,心的精神表现在颜面。心功能正常与否,常可从面部的色泽反映出来。如果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色就红润光泽,而心气不足,供血不足,就会使容颜苍白无华。心阴虚即心血不足。有心烦、怔忡、失眠,低热、盗汗、颧红、口干、脉细数等表现;而心阳虚即“心阳不振”,是心气虚的重症。除了心气虚的症状外,还有四肢厥冷,大汗出,心悸加重,甚至昏迷不醒,脉微欲绝。

“短板”信号

◆舌头溃疡。中医认为舌和心脏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溃疡长在舌头上,通常认为是心脏有内火,或是火毒。

◆额头长痘。额头是心脏管辖的一个属地,心火过于旺盛时,这个属地也会沸腾,于是出现很多痘痘。

◆失眠,心悸。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火易扰心神。心脏处于不停的工作中,当火毒停留于心而无法排除时,睡眠不会安稳。

◆胸闷或刺痛。一般心脏有问题,胸口会刺痛,颈部僵硬,容易扭到。心脏不好最明显的身体反应是心脏牵扯到左边手臂有酸、痛、麻的感觉,这是因为心脏神经与左手臂的神经是同一条。

专家拆招?誅

尤乘的《养生说》指出“养心莫善于寡欲,目无妄视,耳无妄听,口无妄言,心无妄动,贪嗔痴爱,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然,应以自然,信其自去,忿怒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以养心之法也。”尤乘这一番话对于人们日常如何养心很有帮助。

中医学认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人有“七情六欲”,欲望过大,好高骛远,心神必然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乱而不定,必然忧乱脏腑,耗伤气血,乃至招生疾病,甚至催人衰老,减短寿命。因此,欲使养心,就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如此才能“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养心,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中午静卧或静坐30分钟,但切忌午饭后马上睡觉。因为午饭后胃内充满尚未消化的食物,此时立即卧倒会使人产生饱胀感。正确的做法是吃过午饭后,先做些轻微的活动,如散步等,大约半小时后再午睡,这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苦入心,吃苦味的食物,不仅清心火,还可以养心。红色食品也是养心的好选择,特别是红豆,可以是红豆豆沙包、红豆粥、红豆豆浆。早上吃最好。此外,做一些有氧运动,多接触阳光,也对心有好处。

心主血脉,血脉喜温恶寒,遇热则行,得寒则凝,正应夏季阳气盛长、江河满盈奔腾之象。夏季阳气旺盛有助于鼓动心脏、畅通血脉,而旺盛畅通的血脉则顺势促进人体阳气盛长。所以心脏养生的重点时节是夏季,不可逆势受寒经冷。

肝胆相照 重点是“舒”

“肝木生发,犹如树木。”中医认为,肝脏为将军之官,其特性就是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只有当肝不受约束时,身体才能达到一种轻松、疏泄的状态,犹如一棵枝叶舒展的树。肝脏有藏血之功能。肝在体表的代表器官是眼睛,人的视力主要依赖于肝血的滋养。当肝血充足时,视物清楚,眼睛明亮,如果肝血不足,不但视物不清,还会有两目干涩、疼痛感,即使睡眠也难以缓解。

肝主疏泄与藏血功能之间是相互联系、协调平衡的。如果疏泄不及,肝气郁结,可致各种瘀血之病理变化;而如果太过,影响藏血功能,则可导致各种出血之症。

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肝与胆互为表里。肝主疏泄,胆主通降。胆汁的正常排泄,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而肝脏功能失常,势必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影响肝的疏泄。另外,在精神情志方面,肝调畅情志,胆主决断,都与人之勇怯相关。肝胆之间彼此协调,我们的“胆色”才会“壮”,正如中医典籍《类经》所说:“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

如果说在健康的状态下,肝胆相照的内涵是“一荣俱荣”;那么,到了疾病的状态下,这种关系就会表现为“一损俱损”。

“短板”信号

◆睡觉小腿抽筋。肝脏有问题,人体的右侧如上腹、后腰、肩膀以及手臂都会感觉到酸痛,严重时,右手可能举不起来。最明显的反应是晚上睡觉小腿容易抽筋,影响睡眠质量,周而复始肝脏会更加负荷不了,引致更严重的肝脏问题。

◆心烦易怒、面红目赤。中医认为肝“在志为怒”,所以七情中的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肝的疏泄失常可导致情志失常,而出现急躁易怒,心烦失眠,或抑郁寡欢,情绪低沉等症状。

◆肝气郁结,不得舒展,全身倦怠感日趋严重。

◆食欲不振,有恶心感觉。

◆持续性微热,或发恶寒。

专家拆招?誅

因为肝主疏泄,肝的主要功能是调畅气机,气机条达则气血通畅,脏腑和顺,全身舒适,心情自然愉快。所以,“怒易伤肝”,养肝首先应该注意心情舒畅、七情调达,这样有助于肝的疏泄。因为心情不愉快易导致气郁,气郁又易引起肝郁,反过来肝郁而疏泄失职又会加重心情抑郁,于是心理与生理之间的良性循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百病生于气也”。

因为肝的第二大功能是主藏血,既能贮藏血也能调节血,主司人体各部分的血量分配。因此养肝要求情绪保持稳定、不要过分高亢或低落。如过于冲动,肝气过旺则分往大脑的血量骤然增多而易突发脑出血、中风;过于悲伤使肝气过于低下,分往大脑的血量骤减而晕倒、虚脱。

此外,一天中肝脏最强的时间是凌晨1点—3点,我们最该做的就是睡眠,给肝脏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肝脏最弱的时间是下午13点—17点,所以最好把累眼的工作安排在上午。千万不能酗酒,多吃点酸味的食物,有健脾开胃之效,能增强肝脏功能。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不喜抑郁、约束,正应春季阳气升发、生机盎然、草木条达之象。春季阳气升发有助于肝的疏泄,而肝的疏泄则顺势促进人体阳气的升发。所以肝脏养生的重点时节是春季,不可郁闷生气。

脾胃强健 重点在“补”

中医称脾为“后天之本”。人体全身各器官、组织系统、四肢、皮肤肌肉全依靠脾养。只有脾与胃的功能正常,气血化生功能旺盛,生命才能得以维持,皮肤肌肉才能有充分的营养而健康,面部才能容光焕发。脾和形体肥瘦、肌肉虚实、肌肤弹性、面色唇色都直接有关。脾气足,人体肌肉中的气血通畅,肤色才会白里透红,丰润而富有弹性。

脾与胃互为表里,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过旺或过衰,较易患脾、胃、肋、背、胸、肺和肚等方面的疾病。胃主腐熟,脾主运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二者分工合作,任何一方有病,都会相互影响。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单就脾而言,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官职”——“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谏议官主要就是发现问题,直言劝谏。“知周出焉”就是周知四方,把情况汇报给“中央”。胃担任“食廪之官”即粮仓的管理员,人吃下食物运化出水谷精微,胃就要把这些养分合理地输布出去,保证五脏六腑都能得到滋养。

“短板”信号

◆容易偏头痛。如果你常常感觉到太阳穴两边有疼痛的现象,虽然长期求诊,吃药止痛,还是无法避免下一次的痛楚,可能同时伴有排便困难、腹泻以及胃肠胀气等现象,那都是脾胃出现问题。只要治好消化器官的毛病,自然可以治好困扰多时的偏头痛。

◆指甲表面有凸起的棱线,或是向下凹陷。

◆乳腺出现增生,经前乳腺胀痛明显增加。

◆情绪容易抑郁。

◆脸部的两侧长痘痘,还会出现痛经。

专家拆招?誅

脾胃的主要功能是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保证营养物质对机体的营养和濡润。所以,日常生活中的脾胃养生保健方法最重要的是注意饮食的调养。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五脏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要升发、潜藏,也需要消耗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营养来源于哪儿?就来源于脾胃。所以中医说“脾主四时”或“脾旺于四时”。在一年四季都要注意脾胃的养生。按五行来讲,属火的心滋养属土的脾,多吃苦味强心,同时也是健脾。

日常生活中,脾胃的补养注意不能暴饮暴食。“欲不可过,过则湿而不健,食不可过,过则壅滞而难化。因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故宜‘常令欲少’,少吃禽兽肉,茹素则心清而肠胃厚。”一天中脾脏最强的时间是上午9点—11点,脾脏虚弱的人可以把吃饭时间提到11点,因为此时脾气最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最得力;脾气最弱的时间是晚间19点—23点。不妨晚饭一小时后吃个水果,有助于健脾。

肺主皮毛 重点在“润”

肺为宰相之官。肺主气,司呼吸,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又能宣发卫气和津液于全身以温润肌腠皮肤。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中医认为,肺为五脏之华盖,称为“娇脏”,是非常娇弱的脏器。肺在呼吸过程中,与外界直接相通,外界的冷暖变化和各种致病微生物、灰尘等有害因素,都时刻影响着肺脏。

肺与大肠相表里,主诸气,司呼吸,吸入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结合,化为元气,维持生命。肺朝百脉,气推动血运行有赖于肺,参与人体水液代谢,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主皮毛,凡皮肤、鼻咽喉诸症,皆与肺有关。肺的宣发和肃降,是新陈代谢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反相成的。一旦二者功能失去协调,就会发生种种病变。

“短板”信号

◆咳嗽不止。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因此一切与呼吸系统有关的异常反应源自于肺出现问题。如果不是偶然的一两声咳嗽,而是一发不可收的咳嗽,那就得注意肺脏健康问题了。

◆皮肤呈锈色,晦暗。肺管理全身的皮肤,皮肤润泽、白皙,都要依靠肺的功能良好。当肺中毒素比较多时,毒素会随着肺的作用沉积到皮肤上,使肤色看起来没有光泽。

◆便秘。中医认为,肺脏和大肠是一套系统,当上面肺脏有毒素时,下面肠道内也会有不正常淤积,就出现了便秘。

◆多愁善感,容易悲伤。毒素在肺,会干扰肺内的气血运行,使得肺脏不能正常舒畅胸中的闷气,被压抑得多愁善感起来。

专家拆招?誅

因为肺是金脏,本性燥,与天之燥气相应,燥气通于肺,所以最恶火,又因为肺主行水,所以肺脏的养生应以温润为主。保护肺脏健康,还要尽量避免吸入空气中的杂质和有毒气体,尤其要戒烟,可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做广播体操、呼吸体操、打太极拳、练气功等。

肺主呼吸,以肃降为顺,正应秋季阳气下降、生机潜藏之趋势。秋季气温下降,阳气潜藏有助于肺的肃降,而肺的肃降则顺势促进人体阳气的潜藏。所以肺脏养生的重点时节是秋季,不可燥热、不通而妨碍肃降。肺脏在一天中最强的时间是早上7点—9点,在肺最有力时进行有氧运动,能强健肺功能;肺最弱的时间是21点—23点,晚饭后口中含片梨,至睡前刷牙S6a3mKLOUZYVSXylGIsWQg==时吐掉,有滋润肺部之效。

肾藏精血 重点在“藏”

肾脏犹如身体大树的树根,是健康的根本。在万物复苏的春季里,照顾好肾脏,你就有足够的健康资本笑傲春风。中医认为,肾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是机体生命活力的源泉,贮藏着禀受父母之精和繁衍下一代之精,故有称“肾为先天之本”。中医学所讲的肾比西医学所讲的肾无论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上均有很大的不同。中医学的"肾"不但包括西医学"肾"的泌尿功能,而且还包括西医学中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生殖系统功能和部分呼吸系统功能。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作强之官”意思是指通过它能产生强劲之力,是“给劲儿”的。

肾与膀胱相表里,主藏精,包括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脏是与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关系最为密切的器官。肾中精气充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就正常,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组织就能正常地发挥其各自的生理功能,表现为面色红润,齿固发黑,耳聪目明,记忆力好,性功能正常,身体强健有力,反应敏捷。如果肾脏虚损,肾中精气不足,在小儿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在成年人则出现牙齿松动脱落,头发稀疏,耳鸣耳聋,视物昏花,腰膝酸软,记忆力下降,性功能减退,体弱无力,反应迟钝等一系列早衰现象。所以,我国古代中医学及养生学都非常强调保养“肾”的重要性。

“短板”信号

◆声音变沙哑。肾脏对体内气血的控制作用是非常大的,如果气血不足或者比较低弱的时候,可能会容易尿失禁,视力下降等,而最能反应出肾脏出现问题的是声音会变沙哑,因为人讲话是容易消耗元气的,若肾脏不好,气血太弱,说话就会把气消耗掉,讲话多时声音就会沙哑。

◆面部或者身体水肿、疲倦感增加。肾脏管理着身体的液体运行,当液体在体内无法正常运行时,身体排出浊液的能力也会降低,身体就会出现水肿现象。

专家拆招?誅

肾主封藏,正应冬季万物生机潜藏、阳气下沉之象。冬季寒冷收藏利于肾脏积蓄能量加以封藏,而肾脏的吸纳封藏则顺势加强人体阳气的沉降内收。所以肾脏养生的重点时节是冬季,不可躁动不安,扰动封藏。

对肾精的保养还要注意节欲,因为肾精的封藏与否和寿命衰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一定要节欲。封建帝王养尊处优,保养条件是最好的,为什么还短寿,就是因为三宫六院、数千嫔妃耗尽了他们的肾精。

日常饮食要少吃盐,多喝水。因为饮食中的盐分95%是由肾脏代谢的,摄入太多盐会使肾脏的负担加重。切忌乱吃药,同样是避免加重肾脏负担。肾脏在一天中最强的时间是5点—7点,所以晨间进行性爱生活有益身心;肾脏最弱时间是晚23点—凌晨1点,故晚上宜早睡,避免兴奋活动。此外,核桃对肾最好,可以常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