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现代化课堂教学形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系统的作用,能更好地帮助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地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学习,不仅能独立参与学习活动,还可以自行调节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在网络环境中教学,可通过网络的广播功能完成班级集体授课,还可通过点对点的操作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于收集反馈信息,又有助于教师随时调整教学重点,改善课堂教学的协调性和适应性。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计算机网络这一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实现了作文教学新模式、大容量、快节奏、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计算机网络,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分析习作要求——构思和写作——学生誊抄——教师批阅——作文讲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被动的,因而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发挥得很差。“教师批阅”这一教学环节花费了大量的劳动,但是这些劳动却很难在学生的作文中体现出来。因为作文讲评的过程就是教师把批阅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映到学生面前,以便学生接受和改正的过程。但每到作文讲评,学生作文的思考过程已过去,思维状态也已基本消失,面临的是要求完全不同的作文训练。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教师花那么多的时间来批阅作文然后进行讲评,讲评效率高吗?因此,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背对背的训练过程,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使我们在作文教学上费了那么多的时间,耗了那么多的劳动,却很难大面积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作文教学就完全不同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面对面的教学过程。教师将讲解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知、思考、理解,而学生也将学习过程和结果都反馈给了教师。教师和学生都在一个网络环境中教和学,改变了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模式,展现了教学模式的现代性。
二、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因材施教
计算机网络对信息进行及时处理的特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和因材施教。一个班的学生,不管是知识基础还是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常规的教学方式,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缺乏针对性。计算机网络作文教学,实现了点对面、点对点的教学。教师可通过计算机随时看到每一个学生的机上写作情况,及时发现每个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评价、提示或提供帮助,实现学习个别化和教学最优化。
例如,我在教学作文《我爱……》时,教学训练的重点是“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能够表达自己对事物的喜爱之情”。学生在试写初稿时,我不用走在学生中间巡视指导,而是坐在计算机前,根据自己对学生的情况的掌握有目的地评阅学生的作文,以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如有的学生在选材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所选材料对自己来说是非常陌生的、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如宇宙飞船、北极熊等。这就很难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好的作文。我于是通过屏幕告诉学生:建议另选材,选取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写。这就避免了学生按照自己错误的选材思路完成习作以后,教师才作指导的现象的出现。如果在评阅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作文结构不完整、顺序错乱,教师要告诉学生及时调整。如果是遣词造句方面不当,教师可以让学生及时修改。通过评阅,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在字里行间表达出自己对所写事物的喜爱。我在适当的时机提醒了全班学生这一点,使他们都有所注意。总之,一旦发现共性问题,即进行集体提示或纠正;如果是个性问题,则进行个别指导,使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出来。
计算机网络因材施教的特点,还体现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阅读欣赏”环节。每一个单元,教师都根据习作要求和单元训练重点,有选择地准备文章,供学生自由阅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尽相同,在课堂上完成习作的时间也不一样。快的同学省出来的时间既可先自行修改,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欣赏,以求在构思、表达等方面有所进步,也可使自己在阅读中产生修改作文的意识和欲望。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不管是阅读量还是阅读内容,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解决了“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问题。
三、利用计算机网络,强化直观动态教学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动态图像的演示,强化直观动态教学,有利于在作文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小学作文教学中有很多看图作文,需要进行动态演示。例如,“按一定的顺序写一处景物,要写出景物的特点”,在小学作文训练中,这是一个比较难的训练点。解决这一难点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再现生活,也就是选择某一处景物做成录像资料然后播放。但是录像播放有很大的弊病,它只能流水播放,很难恰到好处地实现教师的某些教学意图。我们通过网络,实现了这一动态教学效果。我们选择了校园花坛、公园一角、彩色音乐喷泉、城标广场四个录像资料,根据讲课要求,有的作为主资料,有的作为附属资料,做成软件并播放。播放过程中,教师结合情景资料适时地、详略得当地对有关的写作要求进行分析。这一教学环节,既解决了学生言之无物的问题,也对学生的言之有序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同样是写一处景物,有的学生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顺序来写;有的学生先找到一个主观察点,然后以它为参照物,按方位顺序写;还有的学生把这一处景物中的每一个小景点作为作文的一段,几个景点连起来形成全篇。这种作文训练,离开了网络是很难进行的。
另外,在写小动物、小物件的作文训练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强大的动态演示功能,对各种不同的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小物件的构造特点、作用等进行恰当的演示,使学生如见其物。这样,学生怎能写不出好的作文呢?
四、利用计算机网络,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传统的作文教学,课堂容量很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作文教学则大大地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每个单元的训练,我都准备了12篇例文。3 篇标准文,即符合本次习作要求的作文,一般分低、中、高三档。3 篇病文,也就是对本次习作要求来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缺点的作文,以便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病文之病都是教师根据习作要求事先预设的,这种指导主要是教学生学会修改的方法。病文之后紧接着对应3 篇修改文,主要是让学生直观感受病文是怎么改的。最后是3 篇精品文,这些都是对本次习作要求体现得比较好的作文,主要供学生欣赏,欣赏点在构思和表达上。以上都是老师为完成习作训练有目的地准备的。这十几篇不同类型的作文,大部分学生都能读到,大大扩大了课堂容量。
五、利用计算机网络,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现在我校四、五年级的学生,在当场出题后30分钟内,即可在计算机上写出符合要求的、质量比较高的400~1000字的作文。我们对接受计算机网络辅助作文训练长达3年的 260名学生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数据也许不够准确,但也能反映以下问题。
1.作文兴趣
计算机网络辅助作文与书面作文相比较,对计算机网络辅助作文比较感兴趣的有 241人,占全体参加实验的学生的92%。
2.作文速度
计算机网络辅助作文与书面作文相比,学生的作文速度提高了近一倍。书面作文通常需4节课160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计算机网络辅助作文由于节省了修改、誊抄的时间,只需2节课80分钟的时间即可完成。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
3.作文能力
(1)作文选材能力。从选材符合要求和选材新颖的角度考虑,计算机网络辅助作文与书面作文差异不大。在即时选材能力方面,计算机网络辅助作文比书面作文提高了40%。理解习作要求后,在书面作文中能即时选材的学生有180人,而在计算机网络辅助作文中能即时选材的有250人。
(2)作文构思能力。在文章构思方面,从构思的巧妙与合理度考虑,计算机网络辅助作文与书面作文并无较大差异,但由于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参与度较高,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所以从构思的快捷度来讲,80%的学生喜欢计算机网络辅助作文。
(3)布局谋篇能力。计算机网络辅助作文要求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在30~40分钟之内快速完成初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紧张的思维状态,布局谋篇的能力有所提高。
(4)遣词造句能力。通过计算机网络辅助作文的训练,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认真观察生活的基础上,90%的学生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5)中心表达能力。正因为计算机网络辅助作文在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方面均有优势,所以中心表达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命题后,在40分钟之内,能够写出中心明确的文章的有223人,占全体学生的85.7%。
4.修改能力
作文修改是计算机网络辅助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计算机网络中,能改正初稿中的错别字的占全体学生的100%;能较好地改正文中病句的占全体学生的89%;能从布局谋篇方面对原文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的占68%;能对原文有关句段进行合理增删的占72%。除了错别字的修改能力与书面作文差异不大外,计算机网络辅助作文修改病句、调整结构、增删句段的能力比书面作文分别提高了19%、28%、22%。
5.鉴赏能力
通过问卷调查,在计算机网络中,对一篇文章能够紧扣习作要求进行优缺点分析的有198人,占全体学生的85%;能分析其好在何处的有208人,占全体学生的80%, 比书面作文提高了28%;能对文章的篇章结构进行评价,且评价较为合理的有201人,占全体学生的77%;能对文章的中心表达进行合理评价的学生有196人,占全体学生的75%,比书面作文提高了25%。
综上所述,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作文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开发一些基于建构主义、适应网络环境的可行性软件,真正引起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的质的转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有待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用心努力,不断探索。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