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场持续调整,事实上二级市场的行情变成了鸡肋。而一些观点认为,国五条、银监会8号文及IPO开闸等因素使得A股二季度走势仍将保持调整,他们认为乐观情况跌到2100,悲观情况可能2000。 对此,我们并不认同。
首先,国五条对房地产板块影响有限,房价上涨受限对资产泡沫的风险放大起到了稳定剂的作用。反而,打击房地产投机,有利于部分房地产资金回流股市。
其次,蓝筹股估值仍然有吸引力,银监会8号文对银行业绩影响并不会超预期,更加有利于银行表外业务回归表内,实现较佳的资产风险控制。
再者,IPO开闸更不会影响市场基本面主导的预期。目前供求失衡的状况早已得到控制,历史的经验表明,每一次IPO重启(比如05年、09年)都意味着牛市行情的开启,否则,监管层不会置二级市场的情绪于不顾而强行推动海量新股发行。
归结起来,我们认为,目前市场的担忧并非理性的逻辑,更经不起推敲,因此,本次市场调整的原因可能是来自于市场获利盘的回吐和情绪面变化带来对市场短期估值的压制。
当然经济数据方面并没有超预期的表现,这使得市场的确提不起兴趣。比如2013年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尽管表明制造业经营活动仍在回暖通道。但亦有观点认为,一季度将持平于去年四季度,二季度则可能回落。对经济快速回升的热望和预期,变成泡影。不足51的三月PMI是八年来最低的回升,所以,市场认为目前的经济复苏的确是史上最弱的复苏。
但这个数据并不会影响中央的既定方针,因为目标就是低增速,对应PMI51左右的低增速。中央对经济转型的重视高于经济增速,重视远期政治回报高于近期收益。所以,短期来看,似乎经济增速难以超预期,但长期来看,这个阶段牺牲经济增长换来了经济长期的转型成功,是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质性提升。显然,这种牺牲短期利益而换来长期战略胜利的做法,是一种具备大局观的经济战略,是非常值得鼓励的。
或许市场仍不认同这种经济“软复苏”模式,他们仍然没有从过去高速增长的惯性思维模式扭转过来,仍然沉醉于过去的发展方式和投资逻辑当中,因此,一旦他们发现经济增速没有超过预期,他们便会抛弃周期股,落荒而逃。
由此,市场在很多预期落空、一些担忧出现的情景下,将转入弱势。但长多短空的共识将陪伴中国走过“几年苦日子”,将越来越多为人接纳,毕竟,一个没有坚实基础的增长是没有未来的,一个不经历改革的现状发展下去是大有隐忧的。
我们对未来经济政策的描绘的特点如下:抑局部过热,扼局部消费,防通胀,治房价,理债务,清风险,重环境,强外交等等。
可以预期的是,习主席倡导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而届时中国股市的表现将不会亚于07年,我们将拥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和人民币国际地位。这与我们未来经济总量第一的实力才能够配比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