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汇报的内容就是四个字——人到中年,舍·得之道。人到了中年以后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一是你已不年轻了;二是有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干了;三是有的事情是必须要干得很好。
现在市场典型的处在十字路口,目前市场上各方的反应不一,我们的观点,股市的吸引力现在仍然被大家所认可。再看一下春季的行情,每年的春天总有一波行情,而这波行情和2011年、2012年从逻辑上都是一样的,都没有走出一个完整的周期行情。如果把去年12月份当成一个新周期的起点,你会看到去年12月份银行赚了不少钱,今年1月份开始汽车、房地产也可以,但春节以后周期结构不行。虽然一些周期没有走完,但是军工、医药、电子元器件、传媒、公共事业这些行业却涨得很火,而煤炭、有色、地产、白酒跌得最惨。概括来说,老的偶尔有一些表现,真正有表现的还是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人到中年一个核心逻辑:人到中年,年轻人开始当家。
现在大家在分析中常用到一个指标就是“克强指数”,工业用电量、中长期贷款余额、铁路货运量,分别是按40%、45%和25%的比重来综合提出的。这个指数和经济的走势几乎一致,由它来看经济的总量应该与GDP是一样的,但是更及时。它现在的走势表明市场开始打破对强复苏的预期。这个指数表明当前经济是在复苏,但是没有那么强。草根调查的结果也一样。
这届政府和上一届政府最大的不同在于彻底承认中国经济已经是“人到中年了”。 中国政府其实已经很清楚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中国现在已经是到了工业化的中期,它现在逐步开始步入中年,人到中年必定产生问题,典型的症状就是气血不通。
在这个时候对中国来讲政府能干什么呢?人到中年了,有些事不能干。我们认为中国未来的趋势,无非是一个变量、一个常量。常量是不能改变的,什么不能改变呢?资本回报递减,劳动成本递增。政府能做文章就只能针对变量,变量分两个类型,一个是内生的,一个是外生的。内生的就是既然美国不要我的产品,我在中国卖。第二是我的质量要提升,我的单位产出要提升。对于政府来讲工作有两个要提升,增量要控制住、资产泡沫要控制住、供求的市场局面要缓解。
最后用一分钟时间来建议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干。就是一个舍,一个得。舍什么呢?第一是三公消费远远没有到底。例如高档消费品,在我们看来离政府的要求可能还很远;第二是资本投入太多的我们不建议考虑,因为它不赚钱。
那么买什么呢?第一个是以公共服务为代表的产品;第二个是以技术为代表的,就是以信息化为代表的,在我看来是第二战场,就是通讯这一类的;第三个是内需,国货当自强,价格比国外便宜很多,但是品牌差不多、质量差不多、服务差不多,最近中央台不停的追苹果、打苹果,不是简单的跟苹果过不去,背后可能是为中国国货扫清道路;第四个是负能量的对冲;第五个是先舍制度,再得制度,我们现在要高度关注新政府的制度变革,但是需要时间来验证哪些改革是可以实行的,哪些是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