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的一个晚上,安妮·赖斯从噩梦中惊醒。在梦里,女儿米雪儿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有个声音告诉她病因就出在米雪儿的血液里。尽管那时赖斯已经创作了《夜访吸血鬼》等短篇科幻小说,但她从未想过自己拥有那种超自然的预言能力。然而,就在几个月后,米雪儿被诊断出患白血病。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虽然赖斯坚持陪伴着女儿在医院接受各种痛苦的治疗,但1972年8月5日,病魔还是夺走了五岁米雪儿的幼小生命。失去爱女的赖斯沉浸在悲痛和酗酒中达数年之久,也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她决心为去世的女儿写一部有关吸血鬼的小说。于是,她开始疯狂地写作,在五周内把《夜访吸血鬼》扩写成了一部372页的长篇小说。
《夜访吸血鬼》是安妮·赖斯的成名作。小说围绕着一名记者对吸血鬼主人公路易的一次访问展开。路易出生于18世纪晚期美国新奥尔良的一个种植园主家庭,他因为失去弟弟而迷茫沉沦、自怨自艾,被英俊潇洒的吸血鬼莱斯特变成了同类。此后,两人一起生活。但莱斯特凶暴、残忍的个性和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与路易格格不入,吸食人血的谋生手段更加让他深深自责,长久的压抑和愧疚造成了两人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了挽留路易,莱斯特把六岁女孩儿克劳迪娅也变成了吸血鬼,作为二人的女儿一同抚养。但温馨的时光并没有在这个特殊家庭驻留多久,随着时间流逝,心智逐渐成熟的克劳迪娅对路易产生了爱慕之情。她开始痛恨莱斯特把幼小的她变成吸血鬼,使她的身体永远无法成长。为了彻底摆脱莱斯特的控制,克劳迪娅设计谋杀了莱斯特,并与路易一起前往欧洲进行寻根之旅。虽然他们在巴黎剧院与同类的接触中并没有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但路易遇到了一位良师益友阿曼德,而克劳迪娅也为自己找到了母亲。后来,克劳迪娅因为杀害莱斯特而被巴黎的吸血鬼惩罚致死,路易愤怒之下把吸血鬼栖息的剧院付之一炬,和阿曼德结伴环游世界。岁月轮转,当他重新回到美国时已经到了20世纪,他发现原来莱斯特并没有死去,而是拖着残弱的躯体在破败的房子里孤独度日。
克劳迪娅是这部小说的一个核心人物。莱斯特把克劳迪娅变成吸血鬼时,她只有六岁,和米雪儿离世时的年龄相仿。在小说中克劳迪娅“是那样的柔软,水灵灵的皮肤像温热的水果皮,像阳光暖热了的李子……明亮的大眼睛里充满了信任和好奇”。在接受采访时,赖斯亲切地称她为“心爱的小吸血鬼”,“她的身体再也不能生长了,就像我的女儿,她将永远不会知道长大成人意味着什么。”赖斯把克劳迪娅看作米雪儿的生命在文学世界里的延续,以至于在完成小说书稿后,她因为悲伤几乎没有通读过原书,甚至连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都不能看完。也正是由于这种影射关系,赖斯一直对克劳迪娅怀着沉重而复杂的情感。事实上,在1973年《夜访吸血鬼》第一版中克劳迪娅并没有死去,赖斯那时还不能接受女儿离开的现实。直到1976年重修小说结尾时,赖斯才安排吸血鬼阿尔芒终结了克劳迪娅畸形痛苦的存在方式,这也意味着她已逐渐走出了过去的阴影,在小说创作中得到了心灵的解脱。
吸血鬼莱斯特是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赖斯着手创作《夜访吸血鬼》时,她最初设定的主角其实是路易,而莱斯特是个意料之外的角色,他是一个坏透了的吸血鬼。但在写作过程中,莱斯特却变得愈发生动,越来越有魅力。赖斯的一位挚友曾评价说:“如果你只用笔和墨刻画了路易,那你就用色彩绚烂的油墨塑造了莱斯特。”吸血鬼莱斯特的原型就是赖斯的丈夫:诗人斯坦·赖斯。斯坦与安妮·赖斯最初相遇是在德克萨斯州的理查德森高中的新闻课上。他原本习惯于坐在班级的前排听课,那次却坐在了安妮的身边,并解释说:“我厌倦自己一个人坐了。”当时他担任校报的编辑,而安妮为校报撰稿。尽管他们经常在相同的朋友圈碰面,但一直等到安妮高中毕业,斯坦才开始和她约会。1961年10月14日,斯坦与安妮正式结为夫妇。婚后二人搬往旧金山,并一同就读于旧金山州立大学。1964年他们一起毕业,斯坦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安妮则获得了政治学学士学位。虽然斯坦表面上谦虚、温和,但其实他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拥有坚定的意志和强大的自信心。正是在他的强烈建议下,安妮·赖斯放弃了厨师、招待、引座员等工作,成为了一名专职小说作家。斯坦的个性与小说中放荡不羁的莱斯特的性格非常吻合。而这些品质恰好是赖斯欠缺的,正如在《夜访吸血鬼》中,态度消极的路易与个性张扬的莱斯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赖斯决定写“吸血鬼系列”第二部小说的时候已经是八年之后的事了。这次,她考虑以莱斯特的口吻叙述。相隔数年再次回到这个题材对她来说非常困难。但一想到她的莱斯特可以像现代小说里的私人侦探一样面露微笑,略带调侃地把自己的经历款款而谈,她就兴奋不已。1987年,赖斯出版了小说《吸血鬼莱斯特》。小说中,在老宅休养生息的莱斯特在1984年被一支地下摇滚乐队的声音唤醒,他利用财富造就了一支名为“吸血鬼莱斯特”的摇滚乐队,自己也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摇滚巨星。因为他通过出版自传和发表歌曲泄露了许多吸血鬼世界的秘密,背叛了吸血鬼应当隐匿自己吸血鬼身份的传统,引起了众多吸血鬼的不满,他们决定在演唱会上杀死莱斯特。在遇袭的演唱会当晚,路易协同莱斯特的母亲加布里埃勒回到他的身边,与他并肩作战。
“我想成为小说中莱斯特那样的人,他做了一切我想做的事,并且不必为此感到抱歉,”赖斯说。莱斯特天生就叛逆,喜欢做坏事。赖斯认为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魔鬼,它是离群索居的掠食者,莱斯特就是这些邪念的代言人。在赖斯的书中,读者总能找到一条善与恶的分界线。她从不让莱斯特干某些出格的事,除非她充分考虑了后果。读者们深深地被这个角色吸引,他们爱莱斯特的高傲自大和粗野的幽默。他们深信他永远不会真的伤害好人,就像《暮光之城》的爱德华保护贝拉和其他人类一样,莱斯特也将保护善良的人。在小说中,读者感觉能够和这些“异族”交流,让他们变成人类的天使,而不是掠食者,赖斯认为这正是吸血鬼文学的魅力所在。
《夜访吸血鬼》和《吸血鬼莱斯特》只是赖斯 “吸血鬼系列”的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15年里,安妮·赖斯又陆续出版了《被诅咒的女王》 《肉体窃贼》 《恶魔迈诺克》《潘多拉》 《吸血鬼阿曼德》 《吸血鬼维多利奥》 《梅瑞克》 《血和黄金》《布莱克伍德庄园》和《血之颂歌》等十部吸血鬼小说,以其非凡的想象力构建起一个宏伟的吸血鬼帝国。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跨越千年历史,吸引了众多读者,原文版销售量已达200多万册,使她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吸血鬼小说女王”。
当然,吸血鬼小说并非安妮·赖斯首创。早在18世纪末期,吸血鬼形象因为契合了当时所流行的哥特小说对怪诞风格和恐怖氛围的诉求进入文学创作领域。在歌德的诗歌《科林斯的未婚妻》中,来自冥间的少女为了见尚在人世的未婚夫而复活。此外,柯勒律治诗歌《克里斯特贝尔》和济慈《无情的美人》里都有女吸血鬼形象的刻画。1897年爱尔兰作家布莱姆·斯托克的小说《德拉库拉》,是吸血鬼在文学表现上的一个里程碑。斯托克小说中的德拉库拉不再是面目可怖的吸血鬼形象,作者把他塑造成文质彬彬、极具异性吸引力的绅士。小说的流行使“德拉库拉”成为吸血鬼的代名词。进入20世纪以后,吸血鬼逐渐有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深厚的哲学内涵,其形象发展也趋向多元化。
安妮·赖斯是美国当代吸血鬼小说创作的集大成者。她作品中的吸血鬼形象立体而丰满。从外表来看,赖斯笔下的吸血鬼出身高贵、举止优雅、年轻英俊。如路易和莱斯特都是皮肤白皙、风度翩翩的青年,举手投足间都充满了无穷魅力,而小吸血鬼克劳迪娅美丽可人,像个漂亮的洋娃娃。他们的外表接近人类,这样就消解了读者在外貌上对吸血鬼的心理隔阂。
赖斯塑造的吸血鬼与19世纪小说中的经典吸血鬼形象有着本质区别。尽管赖斯的吸血鬼保留了嗜血的习性,但他们的动机却截然不同。德拉库拉等传统吸血鬼都是邪恶的象征,杀人和吸血既是德拉库拉的生理需求,也是他报复人类的一种手段。在他给予人类不朽身体的同时,却也剥夺了他们的灵魂。不幸的少女露西在被德拉库拉变成吸血鬼后,虽然青春年少的面貌永驻,但灵魂已不复存在了。德拉库拉吸血的最终目的就是征服和消灭人类。而赖斯rMwQdxZrcGWGgh28ynIOzYhl7eE1uwG1SlCGMd0AXiQ=的吸血鬼嗜血是为了生存,他们不愿为一己私利而伤害无辜性命。路易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压抑自己的本性,只吸食老鼠和鸽子等小动物的血液来维系生命,而莱斯特和阿曼德也只选择人群中的败类猎杀。他们杀生并不是出于恶意,因此,让德拉库拉望而却步的象征基督教正义力量的十字架对他们没有任何威慑力。除此之外,赖斯的吸血鬼具备先辈吸血鬼不曾拥有的人性。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他们也有人的喜怒哀乐。路易同他和莱斯特一起制造的小吸血鬼克劳迪娅之间,存在着犹如父女般相依为命的亲情;心智成熟的克劳迪娅会因对路易的爱慕而憎恨莱斯特;而莱斯特一直对阿曼德情有独钟。他们留恋凡人的普通生活,追求世间的真善美,用爱来真心交流。赖斯的吸血鬼因为心底残存有不可磨灭的人性,而更加贴近读者的内心世界。
尽管安妮·赖斯选择吸血鬼作为创作元素,但她的吸血鬼小说并非极力渲染恐怖气氛和科幻情节的庸俗之作,而是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文学作品。一方面,吸血鬼具有人类没有的永生。对于普通人而言,生命是短暂的,人生的目标就是在有限的一生中尽可能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而吸血鬼的世界没有死亡,那他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漫长生命的价值又何在?赖斯小说中的吸血鬼从未终止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他们超脱了时间的束缚,以旁观者的角度注视着凡人的生活,看尽沧桑变幻。当那些挚爱的亲友、熟悉的街道都已逝去,唯有自己的生命独存于世,他们体验到的不是欣喜和快乐,而是无尽的折磨与孤独。找不到生命意义的吸血鬼就如同社会中失去生活方向的普通人,生存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无尽的焦虑和恐慌。赖斯借吸血鬼的生存状态来影射现实生活中人们因无法把握命运轮盘而孤独绝望的心态。虽然她呈现的只是一个虚构世界,却无比真实地反映出现实社会中生与死、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赖斯对她笔下的吸血鬼怀有怜悯之心。虽然吸血鬼拥有不朽的生命,是近乎神明一般的存在,但他们始终是人类社会的“他者”,被孤立在人类社会之外。他们是孤苦无依的游魂,因为人类的厌恶和排斥,吸血鬼只有伪装自己才能进出人类社会。赖斯作品中的吸血鬼主人公都在不懈地追寻自己生命的源头,渴望“认祖归宗”,得到身份认同。她借助小说鼓励人们不要以既定的价值观来审视世界,要以宽容的胸襟接纳新事物。
虽然赖斯作品里吸血鬼可以永存于世,但她身边的亲人却不能逃离死亡。在赖斯写作“吸血鬼系列”终结篇《血之颂歌》的时候,她的丈夫正躺在病床上,这个与她相伴41年的爱人被诊断为脑瘤晚期,即将离她远去。多年前赖斯是在丈夫的支持下走出了丧女之痛的阴影,而现在她只能诉诸写作抚慰心灵的创伤了。或许是因为自己不幸的经历为这个题材蒙上了浓重的悲情色彩,赖斯于2004年宣布不再创作有关吸血鬼的小说。2013年10月15日,赖斯的新作《隆冬的狼》在美国加州与读者见面,这是属于她“狼人系列”的一部小说,展现了一个20岁狼人少年的奇幻冒险旅程。历经人生沧桑的赖斯用她魔幻的笔触,把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传达给读者,相信这部作品必能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