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方法推迟心理衰老
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积极的精神状态,主要为进取心、希望、理想等,对老年人防止心理衰老、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一个人有了进取心、理想,并充满希望和奋发向上,就能老而不衰,充满活力。老年人最好正视现实,向往未来,少回顾过去,并可以多看一些喜剧类节目,多参加一些愉快的聚会,“笑口常开,笑脸常驻”,保持沉静乐观,愉快知足,莫说人非,避免老气横秋。
多用脑,勤思考
大脑是主宰人体各器官的司令部,大脑的衰老,必然导致各个脏器的衰老,并且大脑对人类的知识、智慧和思维具有重大影响。因此,老年人更要多用脑,勤思考,使脑细胞和组织器官不萎缩。
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改善和加强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增强体质,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还可丰富晚年生活,增添生活乐趣,使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提高信心,增强主动、积极安排好晚年生活的勇气和兴趣,从而增强老年人的心理功能。但是,选择锻炼项目一定要适合自己的体质状况。
处理好人际关系
对老年人来说,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乃是家庭关系。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应和睦相处,感情融洽。
(摘自人民网健康频道)
记账可帮助老人锻炼大脑
很多退休后的老人突然闲下来,觉得无事可做,显得有些无聊,随着年龄增大,反应变得越来越迟缓,记忆力下降,总感觉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其实,老人可以随时准备个记账本,记录下每天日常的开支,能锻炼思考和增强记忆,使大脑越用越活。
老年人记账的过程就是一个锻炼思考和增强记忆的过程,比如回想什么时候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这个月的开支是多少,下个月应从哪几方面着手节约等,都会使大脑处于活动状态。只要能够长期坚持,这种对脑细胞的良性刺激就会让大脑的整体灵活性有所加强,反应变得更加敏捷,进而延缓脑神经的老化。同时,这还会让老年人觉得生活有了计划和依托,生活内容更加充实,心情也会感觉更愉快。
(摘自《成都晚报》 文/田小雨)
服中药 时间有讲究
服用中药能否奏效,除了处方是否对证,还得讲究服药的时间。因为在不同的时间服药,药物疗效差异很大。
清晨 清晨空腹宜服用具有滋补作用尤其是滋补肾阳的药物,以利于滋补药物的充分吸收;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用,可使药物迅速进入胃肠,并保持较高的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利水湿药、催吐药亦宜清晨空腹服用。
午前 上午宜服用益气升阳药、发汗解表透邪药。
午后 下午或入夜宜服用泻下药,如大承气汤。
睡前 一般在临睡前15~30分钟,宜服用镇静安眠药、滋养阴血药。入夜是脏腑功能最低的时候,如在此时服用滋阴进补药,就如雪中送炭,效力倍增。
隔夜 宜服用驱虫药,如乌梅丸一般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1次,以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便于将虫体杀死排出体外。
饭前 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治疗病位在下(肠道、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药宜饭前服用,以使药性下达,因为在空腹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进入肠道,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饭后 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治疗病位在上(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疾病,药宜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健胃药及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甘露消毒丹等),宜饭后服用,这样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物,也宜在饭后服用,以免毒性药物吸收太快发生不良反应。
餐间 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编者注:糖尿病患者应根据不同类型的降药选择在饭前或吃饭时服药)
(摘自《山东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