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建设穿越青藏高原的高速公路。经公路抵达拉萨,是一些人的终极梦想
新兴中产阶级,再加上汽车和高速公路,美梦也随之而来。在中国,中产阶级视西藏为平静内心和净化灵魂的绿洲,《环球时报》曾评论,去西藏旅行如同“追寻生命的原始冲动”。中国的自驾者们不乏有挑战性的目标,但西藏被普遍认为是终极目的地。中国快速增长的租车行业也在打梦想牌。“跟随你的心,而非你的路”,这是一家北京的租车公司海报上的广告语。神州租车今年一月在拉萨开了一家分店。
G6也是梦想的一部分。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G6建设一点一点地推进,那时每段的名字还不一样。两年前,各路段名字统一了:京藏高速。G6目前还没进入西藏,它从北京出发,横跨中国北方,转而向南,登上青藏高原,然后消失在青海省会西宁附近的高原草场中,总长约1800公里,离它渴望已久的终点拉萨还有一半路程。但它和其它高速公路已经延伸到离西藏很近的地方,这吸引着车主们来到高原完成最后的征程。
尽管名为京藏高速,但其最初修建时并未考虑西藏。离开北京后,G6一直向西绵延数百公里,顽固地拒绝转向南边的青藏高原。这一段高速道路建设的初衷是经济发展。它可以将内蒙古的煤和其他矿产运往沿海地带。G6的建设似乎还有政治考量,它象征着一条脐带将首都与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联系在一起。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G6高速能不能贯通。西藏是全国唯一没有高速联网的省份。中国的科学家们说,G6进藏,将是比2006年贯通的青藏铁路更大的技术挑战。在冻土带上的路段,会被热胀冷缩损坏,但宽阔又吸热的柏油路面会使情况更糟。
政府可能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社会和环境影响。铁路促使进藏旅游业大幅增长,拉萨本地藏人和汉人间的贫富差距迅速扩大,藏人觉得被边缘化了。环保主义者则认为青藏铁路建设破坏了环境,高速公路也会一样。
wI1bgL8BZK4czoUJj1BDo+1CtOu5zncC0v4yQVk7NsU=
自从2005年北京至西宁的京藏公路全线贯通,交通便捷使得这片广阔的盐湖——藏人心中神圣的青海湖成为了旅游胜地。2011年,约86万游客来到这里,2010年游客数量为63万。G6进藏尚未有时间表,但连接青海湖西侧和格尔木的400公里路段已经开工了,格尔木是西藏边界,也是进入荒原之前的最后一座大城市。工程计划三年完工,花费16亿美元。中产阶级所梦想的,由高速公路开往拉萨正在成为现实。
调查谷歌
美欧对谷歌的反垄断调查渐入高潮
“你被糟糕的搜索引擎骗过吗?” scroogled.com问[scroogled为screw(去他的)和Google(谷歌)的缩写]。scroogled.com旨在鼓励人们把在谷歌搜索引擎的糟糕经历发到一个Facebook页面。scroogled由微软设立,它希望人们转而使用微软的搜索引擎必应(Bing)。
部分由于微软的推波助澜,美国和欧洲的监管机构已经花了数年时间调查谷歌是否滥用其在在线搜索引擎市场的垄断地位,以牺牲用户为代价实现其商业利益的增长。谷歌的竞争对手希望谷歌被迫改变其搜索业务,这正是谷歌所有业务的基础。
但最终在美国的结果可能会让人失望。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正在考虑与谷歌和解,和解方案几乎不会触动谷歌的核心业务。
谷歌作出了一些让步,如同意不再与客户签订搜索广告及其他服务的独占协议。为解决FTC的另一个疑虑,谷歌似乎还同意向其他公司授权使用在无线通讯领域至关重要的一些专利,且保证授权合同条款的公平性、合理性与非歧视性。此前谷歌收购了拥有上万项专利的手机制造商摩托罗拉移动。
但谷歌的对手们仍希望FTC能坚持让谷歌停止偏袒自己的业务。一些公司已经在游说司法部受理这一案件。但一位曾为谷歌工作过的爱荷华大学反垄断专家Herbert Hovenkamp称,即便司法部受理了案件,也“不大有可能”取得比FTC更多的进展。
欧洲的反垄断调查也到了紧要关头。2012年12月18日,欧盟委员会要求谷歌解决对其干预搜索结果的控告,并限其在一个月内提交和解方案。这意味着谷歌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它对欧盟让步并最终提供面向美国和欧洲的两组不同搜索结果,两者的区别将非常惹人注目。消费者一定会注意到,而这将给谷歌在美国的反对者提供更多把柄。但如果谷歌拒绝让步,它可能在欧洲陷入旷日持久且麻烦不断的诉讼泥沼,到那时,谷歌可能就真的“scroogled”了。
《哈佛商业评论》:齐头并进的转型策略
你的公司迟早需要转变营运模式,以应对市场的变化、突破性的技术,或是破坏性的初创公司。有些战略家建议迅速积极地转型,和过去划清界限,彻底转型成全新的形态。但根据我们的经验,为传统市场打造的组织,极少能成功地做到这点,创新计划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发展到够大的规模,以弥补现有事业因中断而失去的营收。如果公司彻底放弃旧有的模式,也就放弃了旧模式仍握有的优势。我们提议一种比较实用又持久的方法,以下面两种见解为基础:
首先,重大转型必须让两种不同的方式同时并进。“A转型”应该重新定位公司的核心业务,让目前的商业模式跟着市场变化调整。“B转型”应该创造一个破坏式的独立事业,以开发创新发明,作为未来成长的来源。第二,要让两种转型都成功,关键在于建立一种新的组织流程,我们称之为“能力交流(capabilities exchange)”,让同时并进的转型计划不需要改变各自的任务或运作就能分享资源。
上世纪90年代,IBM和苹果都采用了这种双轨转型法。而最近我们也看到巴诺书店(Barnes&Noble)为应对电子书带来的重大破坏而推动双轨流程。巴诺的A转型——重新定位传统事业——是退出小店市场,锁定有利可图的大学书店。从根本上说,是将巴诺的核心概念从低利润的大型连锁书店转向购买利润较高的童书、赠书以及其他产品的购物环境。巴诺的B转型则是在2009年延揽电子商务执行官William Lynch加入,带领新团队构思Nook电子阅读器。他们推出的彩色电子阅读器在短短两年内占领了27%的电子阅读器市场,一举反击亚马逊,让出版业刮目相看。Nook部门营收增长强劲:从2010年度的1.05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度的9.33亿美元。
《Inc.》:城市设VC培育初创企业
近来,许多城市开始扮演起新的角色:风险投资者。纽约、波特兰最近都成立了风投基金,为初创企业提供种子资金。费城也宣布即将动用300万美元的政府资金在2013年成立风投基金。通过对初创企业的投资,城市们希望为公司成长提供一个中心补给站,该中心的存在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就业机会。这有悖于传统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城市通过提供税收减免或者贷款向公司抛出橄榄枝,以保证当地居民被雇佣。在这种新型模式中,城市倾向于对征税较少的科技初创企业进行投资。他们在赌其中能否产生一家本土大型企业。
投资城市与合伙人共同融资,共同管理资金。在纽约,一家本地风险投资公司FirstMark Capital,对向纽约市创业基金提出申请的初创企业进行审核,同时也为该市的300万种子投资基金添上了1900万美元。
有些人谴责用政府资金对私人企业投资的做法,尤其是有些靠政府撑腰的企业。但也有人对此并不认同,负责监督波特兰风投资金的波特兰发展委员会执行主任Patrick Quinton说:“多向小企业撒网,即使其中有没成功的,相较于成本超支和资金滥用,这仍旧是一种积极的产出。”
但是许多初创企业成长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这就是为什么波特兰紧随Y Combinator等知名初创企业孵化机构对其基金进行规模化管理。这家基金会仅对每家公司投资25000美元,但其投资的公司能与机构投资者和风险投资者倾谈并得到指导和辅助。为期三个月的项目截止时,被投公司将对超过100个投资者和记者进行项目推销。企业家说波特兰种子基金激起了当地的创业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