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

2013-12-29 00:00:00龙彼德
散文诗 2013年1期

美国“新超现实主义”诗人W·S·默温认为:“悖论是语言的基础,诗歌的基础。空缺与存在的混合是我们用来看待这种悖论的方式之一。在你说出悖论的那一刻,你就在使用语言来表达某种不能表达的东西。那就是诗歌的东西:除了存在,一无所有;另一方面,除了空缺似乎就一无所有,而诗歌在对待这种出现的存在、这种说话的存在说话,但实际上,我们在现象的世界中想起的一切都是空缺。”他的散文诗《悬崖边的舞蹈》,就体现了这一论述。

“在悬崖下面回顾是危险的。”明知危险,他仍要回顾那“绝不可能被再次触摸”“无论怎样也很扭曲”的下面;尽管悬垂,下不着地上不着天(诗人用了一个新鲜而骇人的比喻“我悬垂在我自己的喉咙里,就像一口钟里的钟舌”),他仍要俯视,“试图干某些在我们自身之外的事情”。这就构成了悖论。实际上,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攀援,挑战自我,挑战极限,体现人生的价值,也并非全是“自身之外的事情”,说明这句话也有悖论,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无意识性与神秘性。

为了排除鹰翅的袭击,“观看某种东西”,他放弃了“叫喊”,也放弃了“时辰”“祈祷、火焰、葬礼”等念头,一心向上,在“脚踏的洞和手抓的洞”间跳舞,跳跃性是够强的。“生与死在倾注”,这个短句触目惊心,更具有震撼力!不同的洞有不同的景观不同的故事,或流水或反光或惊鸟或冒烟或空响(诗人用“呻吟着而又吹着唿哨”,痛并快乐着,又一个悖论!)或溅血……构成多彩多姿又富有深意的意象,把人类的境遇、挣扎、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上面又怎样呢?“但上面的悬崖无形,直到它被触摸到。”“同一颗星星一次又一次被发现,上升着。”是一个更高的、扑朔迷离的“更为隐藏的世界”。这就是“空缺与存在的混合”,也就是我们“说出悖论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