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和班上的同学关系不好,有时没讲上两句话就能吵起来。争的也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只是各自的观点不同而产生分歧。
可能是性格使然吧,什么事情我总要争个输赢,辩个黑白出来。喜欢与人争辩的结果让我习惯性地被别人排斥。虽然我的成绩不错,但除了李娟,我在班上没有其他朋友。成绩比我好的,眼睛长在头顶上:成绩差的,吊儿郎当不学无术,我也不愿意接近。
我是个喜欢热闹的人,被人排斥肯定不是滋味。有时看着李娟和别人说笑,心里就会感叹——为什么李娟的人缘那么好?李娟是个大大咧咧的女孩,性格开朗,爱说话的她平日里也会与人争论,但为什么别人就可以接受她呢?李娟的成绩一般,只有作文写得不错,别的方面也没有特别显眼的优点。
我暗暗观察过李娟与人相处的方式,我觉得很正常,她并没有刻意地恭维过谁,也没有巴结的嫌疑。想来想去,我只能说,李娟有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
B
原来我还想着要改变一下自己,不要事事与人针锋相对,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我跟别人争什么呢?但有一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想要改变自己并非易事,明摆着就是错的事情,我怎么也说不出赞同的观点。
隐忍几天,我就故态复萌,随便了,没朋友就没朋友,我不能没有自己,至少还有个李娟,她理解我。我平时喜欢读书看报,什么事情都爱关注,听到别人瞎争论,特别是牛头不对马嘴时,我就会忍不住上前“主持公道”。
有一次,两个女生在争论章子怡有没有在赵薇演的电视剧里伴过舞的事,我明明看过娱乐报,说孙俪客串过赵薇的《情深深雨潆潆》里面的小舞女,她当时还没出名,怎么就变成章子怡了?看她们争得口沫横飞、脸红耳赤的,我忍不住插了一句话:“不懂就别瞎争议了,明明是孙俪身上的事,怎么就扯到章子恰了?”
我没想到两个女生同时朝我翻白眼。一个说:“我们就是爱瞎争关你什么事?”另一个说:“我们去玩,少搭理她,不就是想套近乎吗?!”说着,两个女生头一扬,走出教室,经过我身边时,还异口同声地“哼”了一声,以示不屑。
我气晕了,都是些什么人呀?狗咬吕洞宾,不知好人心。我还不是为了平息她们的争论,而且给了她们正确的答案,她们居然倒转枪口,一致把矛头指向我。
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好几次,我只是好心好意想平息“战火”,没想到,却是引火烧身,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
最让我深感委屈的一次,是有个成绩很好的女生,她在出黑板报时,把“相濡以沫”写成了“相濡以沐”,我即时给她指正出来。她看了看,撇撇嘴,不屑地瞪了我一眼,说:“就你能?你知道什么呀?瞎嚷嚷。”她的不屑激起了我的好胜心,于是我说:“沫,是指唾液。沐是什么?一起洗澡呀?”我的话,引起了一阵笑声。几个围观的同学跟着说:“你想和谁一起洗澡呀?”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那个女生顿觉颜面扫地。她在我的直视下,突然就“嘤嘤”哭泣起来,然后一把扔了手上的粉笔,哭着跑回座位。老师为这事批评了我,身边的同学更是认为我好出风头。
这样的事情经历几次后,我对班上的同学、老师,都抱有成见。我看不惯她们,她们也看不惯我。我很奇怪,为什么李娟一直待我如从前,她不怕因为和我在一起,也被大家排斥吗?那些人的心胸那么狭窄。
C
李娟整天嘻嘻哈哈的,跟谁都能兴高采烈地聊上两句。我偷偷问李娟:“你跟她们也有那么多话呀?还一脸兴奋样!”
李娟好奇地看着我,瞪了一下眼,说:“不都是同学,干吗搞得阶级敌人似的?”
“你知道,她们有时有多无知,明明就是错的,还争得口沫横飞,搞得自己有多能似的。”
李娟嫣然一笑:“你就是太爱较真了。”
“较真不好吗?总不能为了所谓的面子颠倒黑白。”我说。突然想起她也爱争论的,又接着说,“你不也常和她们争论吗?为什么大家对你没意见?不过,我也不稀罕她们。”
李娟静默了片刻,她看着我,犹豫了一下,没有开口。
我一一点评班上的同学,没一个好东西。
见我说个不停,李娟插了一句:“在你眼中,她们身上就没有一点值得欣赏的地方?”
上课铃响时,我们才分开。但我感觉到,她似乎还有很多话想对我说。
最后一堂课结束时,李娟果然叫住了我。我们不同路,平时鲜有一起回家,但那天,她陪我走了很远。
她挽着我的手,说:“你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这样挺好的,但有时,别太尖锐。看见你被大家排斥,我挺难受的。”
我看了一眼身边的李娟,疑惑地问:“你是怕你和我在一起,也被大家排斥吗?”
“说好不生气的,因为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所以我不想大家误会你。”
“你不误会就行了,她们我不在乎。”我说着,心里却莫名地有些失落。我怎么会不在乎呢?青春正好的年纪,我怎会不希望自己有很多的好朋友呢?可是,她们不接受我,我也看不上她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你不能只去在意别人的缺点,或许这样,你会愿意和她们成为朋友……”李娟接着说了很多同学,一一列举他们身上的优点。
“她们有那么好吗?我怎么从来没发觉?”我在脑海中回想班上的同学。她们真的像我认为的那样不堪吗?她们身上就没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吗?扪心自问,我知道是我固执地不肯去承认自己的错误而已。
D
心细的李娟知道要说服我并非三言两语的事,她点到为止,不多说,怕与我也起争执。如果我们之间也起矛盾,那我真的就成“孤家寡人”了。
李娟用了一种我没想到的方式来说服我,我们天天在一起,她居然写了封信寄给我,收到信时,我很开心,毕竟“地址内详”的信总让人浮想连翩。
信很长,可见她花了不少时间,我亦明白她对我的好。李娟在信里依旧很委婉地分析了我与身边同学的关系。她写道——
看见你在班上与同学水火不相容的样子,我挺难受。作为好朋友,我觉得我也有责任,我早该提醒你的,但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开口,我怕我们的关系也因此弄僵。你知道,我也喜欢与人争论,但我都是就事论事,没有夹带一个伤害人的字眼。有些话,你说出来也是无心,但听的人却有自己的想法,毕竟都是十几岁的人了,谁也不愿意被人贬低。
很多时候,你的出发点是为别人好,但方式是否可以换一种更能让人接受的?语言上的委婉,并不等同于“虚伪”。真诚的认可,善意的赞赏,绝不是口是心非的恭维。如果你肯去发现,她们真的也是一群可爱的人,大家都有自己的骄傲和优点,彼此欣赏,有什么不好?
看着信纸上娟秀的字,我仿佛看见李娟在荧亮的台灯下冥思苦想的模样。她知道我心气高,为了能够说服我并且改变我的观点,她在遣词上一定是斟酌了又斟酌。她的良苦用心,我能不懂吗?她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好。有这样为自己着想的好朋友,我能怪罪她吗?
我懂李娟对我的好,也明白她希望我能够成为一个受大家喜欢的人,毕竟被人排斥不是件开心的事。我会尝试着改变的,向李娟借一双慧眼,去发现身边同学身上的优点,用真诚为自己赢得大家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