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阐释】
诗歌以升华的激情、凝练的语言、灵动的意境,吸引着每一个人。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综观201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发现较浅易的现当代诗歌开始进入考查范围。具体说来,就是以抒情诗、哲理诗或内涵深厚的诗为主,设题多趋向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命题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语调、重音等。(2)对现代诗歌重点句的理解与品析。(3)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中某些意象的象征意义。(4)理解诗歌的主旨,评价作品的思想内涵。(5)体会作品中蕴涵的情感,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中考回放】
例:(201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完成后面的题目。
未选择的路
□[美国]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cQ1UrXpOSBwHvcHGIbBGer5ykELTJ/uG+zEjkoA8+kE=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返回/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5.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第一节中两个黑体的词。
①涉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理解能力。5题考查考生的词语解释能力,做好本题考生一定要分析该词语前后语境,选择恰当的意思解释即可。6题考查考生对文章题目中的“路”的理解,做好本题需要考生仔细阅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写作时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路”运用象征的手法,不是指平时所走的路,而是象征了人生之路。7题考查考生对本诗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考生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从诗歌背景入手。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经历及作品的时代背景,从而为主题找寻社会生活的依托。(2)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3)从诗歌的感情色彩入手。体味写景的词句的冷暖色调,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欢快欣喜,还是忧愁悲伤等。参考答案:5.①涉足:指进入某种生活环境或生活范围。②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6.“路”象征着人生的选择。7.提示:诗人通过叙述对森林中两条路的选择,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重大的选择,一旦确定了要走的道路,就会决定一生的命运。(意思相同即可)
【解题方法】
一、品味意象,体会意境
所谓意象,就是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特征,才能较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所谓意境,就是作者调动生活积累,运用艺术表现手法,整合各种意象,使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的物象相互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境界。鉴赏现代诗歌的意境时,首先要对诗歌的直观形象和画面进行联想和想象;其次要从品味诗歌的语言入手,感悟到诗歌的意境之美。一般来说,意境都是由现代诗歌所选用的意象创设出来的。因此,考生在鉴赏现代诗歌时要善于品味意象,从而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果不能体会其意境,自然也就不可能真正进入诗歌所创设的审美世界。现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解题技巧:(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概括景物的氛围;(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抓住意象,把握主旨
许多现代诗歌在感情表达上秉承了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的特点,诗人往往是有话不直说,有情不直抒,而是通过具体意象进行委婉曲折的表达。而现代诗歌的主旨就是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理想志向,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所蕴涵的美好情感,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总结等。无论现代诗歌的情感和主旨是含蓄还是直白,都与诗歌的意象有密切关系,因此,领会现代诗歌的情感和主旨要立足诗歌的意象。 现代诗歌思想感情的解题技巧:(1)指出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三、立足意象,分析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现代诗歌的语言精练、形象、富有音乐美。在诗歌鉴赏中,品味语言是基础。考生应该联系全诗主旨,反复咀嚼,品味隽永的字词语句。
四、体会意象,分析技巧
掌握现代诗歌阅读的表达技巧:(1)从诗歌的形式入手。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叙事与抒情的类别不同,形式、风格也不同。(2)从诗歌的标题入手。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诗歌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诗歌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3)从诗歌的重点字词入手。品析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捕捉到诗歌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理解诗歌的钥匙。(4)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入手。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涵及表达技巧。(5)从诗歌所选取的意象入手。留心诗歌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6)从诗歌营造的意境入手。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7)从诗歌的手法技巧入手。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抒情方式、修辞手法,有助于披文入情。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三片叶子
□梅绍静
三片嫩叶像三只绿色的小鸟儿,
骄傲地站在树桩上。
树桩只发出这一条绿茎,
绿茎上只有这三只小鸟。
多可爱的小东西啊,
它们还要为砍断的树桩歌唱。
即使只有这三片绿叶也要向世界呼喊,
让人们永远憧憬那被剥夺的满树春光。
(选自《梅绍静诗集》)
1.简要说明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对这首诗的象征手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渔 暮
□熊召政
这暮色,又被觅草的孤鹭剪乱
慵困的舞翅抹暗了放倒的青山
借与晚风作韵的莲花
一支支,斜斜地簪出水面
朦胧,亦如湖空冰盘的姣美啊
清香与暮色揉成的江南
小舟从山浦中荡出了
桨影铺成的长廊,绿荷正自盈栏
栏外,视线停落的地方
曲曲屏山已不见浮动
船底下,游鱼戏逐的浮萍
却在将波浪的方向交换
(选自《熊召政二十年诗作精选》)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山乡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题为“渔暮”,在诗中具体是怎样展开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阳光在远处
□艾 青
阳光在沙漠的远处,
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
暗的风,
暗的沙土,
暗的
旅客的心啊。
——阳光嬉笑地,
射在沙漠的远处。
一九三二年二月三日 苏伊士河上
(选自《艾青诗选》)
1.这首诗写于诗人远离祖国,去异国他乡的路途中。从诗中,我们可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连用几个“暗”字有什么用意?请对该诗最突出的表达方式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火
□冯雪峰
火!哦,如果是火!
你投掷在黑夜!
你燃烧在黑夜!
我心中有一团火,
我要投出到黑夜去!
让它在那里燃烧,
而让它越燃越炽烈!
熊熊的火,
炽烈的火,
黑夜吞没着它!
黑夜燃烧着它!
(选自《灵山歌》)
1.诗中第一节表明诗人对“火”什么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末尾说:“黑夜吞没着它!黑夜燃烧着它!”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