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积极教育收获美丽人生

2013-12-29 00:00:00尚瑛
新课程·上旬 2013年3期

摘 要:积极教育强调教育并不仅仅只是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教育更主要的是寻找并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力量,并在实践中对各种积极力量进行扩大和培育,从而让学生学会获得并发展自己的积极情绪,学会理解人生意义,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等。

关键词:心理健康;积极力量;积极品质

笔者是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深刻感受到身边的学生不自信、自卑感强、上进心不足等特点,为此很是烦扰。但值得高兴的是笔者找到了一把开启职业学校学生积极向上品质的金钥匙,那就是积极心理学。在此,笔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同行一起探讨,从而为提高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做些微薄的贡献。

一、揭开积极心理学的面纱

当前,职业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大多以心理问题为专题,引导学生如何处理生活、学习、交友和娱乐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模式将学习的目标定位在问题取向上,偏离了潜能开发和心理素质培养这一目标,笔者对此感受颇深。我曾经为“问题”学生开设了一次团体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应该说那是一次很不成功的心理辅导经历。记得当时有学生在座位上不以为然地发牢骚:“干嘛让我们来,就我们有问题,别人就没问题吗?”试想,在这样的抵触情绪下,无论我再说什么,做什么,学生都是不会接受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当时我并没有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还觉得这群学生是朽木不可雕。但现在想起来,真是惭愧不已。如果我能去关注“问题”学生身上的积极品质,用开放欣赏的态度去看待每一个学生,那次的辅导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其实,人的生命系统不是由问题构成的,而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它既有潜在的自我内心冲突,也有潜在的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个体一般都能自己决定自己的最终发展状态。因此,我们职校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偏向问题的价值取向,把自己的教育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固有的积极潜力上,通过培养或扩大学生的积极体验和积极的品质,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

二、开启积极教育的大门

众所周知,积极教育就是指教育要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积极品质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最终达成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积极教育强调教育并不仅仅只是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教育更主要的是寻找并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力量,并在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力量进行扩大和培育。具体来说,积极教育就是指在保证让传统的教育内容(即那些常规的纪律教育、读、写、算、运动等技能)顺利进行的同时,把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的培养融合进去,从而让学生学会获得并发展自己的积极情绪,学会理解人生意义,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等。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避免误解与冲突,从而营造一个融洽、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氛围。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帮助学生积极应对正性、负性生活事件,学会用积极的眼光,从积极的角度分析这些事件。

三、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型解释风格

积极心理学专家塞里格曼认为,在面临失败和挫折时,所有人都会去寻找其原因。“乐观型解释风格”的人会认为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是特定性的情景事件,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而且这种失败和挫折只限于此时此地;而“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则会把失败和挫折归咎于长期的或永久的原因,具有普遍性,是由自己的内在原因引起的,并认为这种失败和挫折会影响自己所做的其他事情。例如,对于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因为中考失利,无缘普通高中,不得已进入职校接受职业教育,相当比例的学生内心充满了挫败感。此时就特别需要引导学生对中考的失利进行乐观型的解释。让学生认识到中考失利只是暂时的,我们要从挫折中寻找差距,看到不足,明确自己的新目标,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积蓄能量,厚积薄发,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解释风格,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我们有着更大的责任,那就是用开放和欣赏的态度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积极力量。我们要引导学生看到生活中阳光积极的一面,关注生命中积极善良的品质,通过积极的教育,使学生在今后的旅途中收获美丽人生。

参考文献:

[1]江雪华.幸福与力量:积极心理学的启示[J].教育导刊,2009(10).

[2]李勇,阴国恩.论中学生自信心及其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郭瞻予.论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J].辽宁教育研究,2010(5).

[4]严蔷薇,胡青.试论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课程地位和性质[J].江西教育科研,2012(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