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写字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长期认真地写字,可以陶冶情操,形成审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文化素养。
关键词:写字教学;兴趣入手;科学指导;提高效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再次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写字兴趣
学生练习写字是比较困难而又枯燥的活动。在教学时,仅仅教育学生自觉地按写字要求进行练习,教学效率是非常低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写字。教师在教写生字时,可先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说出难写的笔画。如,“武”字斜勾的写法,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这堂课的写字教学在不经意中
完成。
二、榜样引领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书写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书写质量,想让学生写一手漂亮的字,教师就必须写一手规范、美观的字。特别是语文教师,与汉字接触得最多,能写一手漂亮的字,会使学生更喜欢你。教师的书写示范是写字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使学生直接获取书写技巧的最佳方式。这样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变抽象为具体,直观地了解范本中的技巧及技法的表现程序。同时,教师在个别辅导时,应走到学生中去,让学生看着老师写。老师应做好学生的表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能力。
三、重视读帖
读帖是写字教学中的瓶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但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去观察,教师犯难,学生也糊涂。为了突破读帖的瓶颈,我觉得可以尝试如下两种方法:
1.比较法。在指导学生书写汉字时,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或者一些共同部件进行整合,之后再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习字规律。
2.分析法。下笔的时候必须要做到胸中有字,才能一气呵成。中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认字识字的能力,自己可以分析字形结构,能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方位。但对于某些难写字教师应强调笔画的写法,否则部分学生仍会出现笔画错误或者误读笔画名称的现象。
中高年级的评价要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写字评价要体现层次性,低年级学生要注意打好写字基础;中高年级要关注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趣味。当然写字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情,也不是光靠教师课堂上几分钟的教学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只有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才能把中华古老的方块字写得工整、规范、整洁。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