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写作

2013-12-29 00:00:00汪宏昕
新课程·上旬 2013年3期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很多学生却害怕写作,没有内容写,或有了内容也不会写。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写作的方法,不善于观察生活,不会构思,不善于表达所致。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的作文指导。

一、重视阅读

阅读不但可以开阔思路,丰富写作材料,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阅读就是在课堂上老师借课文为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和写话。要写好作文,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识字,积累词汇,掌握句型、句式,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阅读课不仅让学生知道课文讲了什么,更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这些知道的积累都是在为习作做准备,所以说阅读是积累,是体验,也是走近写作的重要途径。

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而且篇幅较短,也易于学生背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用或仿用文中精美句段丰富习作。除了课内阅读,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重视课外阅读,并为学生介绍一些有益的课lLdRPfKBbtsZx61ZdjBrGYaic2EQUYSblevyO/PEiXI=外阅读书目。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阅读体会,使课外阅读变成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在为写作做准备。真正做到劳于阅读、逸于作文。

二、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在日常习作中让学生尝到写作的乐趣。首先在写作内容上开放,不过多地限制写作内容,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表达。其次,针对学生的每次练笔,教师要少批评多鼓励,让孩子尝到习作带给自己的快乐,对写作充满信心。最后,在日常写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空话、套话,让孩子们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日久天长,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下会逐步走上习作之路。不以篇幅长短论优劣,及时肯定学生习作,加上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能有效指引学生走上习作之路,伴着教师的鼓励,学生就会觉得写作之路并非是“山路十八弯。”

三、贴近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老师切忌用单一乏味的形式要求学生写作,这样非但写不好作文,还可能会使学生从此害怕作文,厌恶写作。因此,习作内容应该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即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写作教学只有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才能易于动笔,才能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比如:四年级学生在写《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表达内容时,我让学生到田野里去观察,到树林中去寻找,鼓励学生走近大自然,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再如三年级学生在写《美丽的夏天》、《我眼里的秋天时》,我将写作时间调节到与实际自然景色相吻合,这样学生眼里看到了真实情景,也就能较容易地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总之,不管是学校学习,还是课外活动,我们都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事物,用作文的目光留意周围的一切。只有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才能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四、尊重学生

学生的习作是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教师不应该主观武断,不分青红皂白妄自加以删改。不要轻易改动孩子的每一句话,毕竟那是他们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记得一次学生在写《蜜蜂和蝴蝶》这一作文时,一个女孩写的作文是对蝴蝶大力赞许,却将蜜蜂批评得体无完肤。行文流畅,将对蜜蜂的厌恶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我尊重她的意愿,并在班级里范读了她的文章。鼓励同学向她学习,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会打动读者。学生的话语是她最真实的感悟,因为我们的不理解就进行的删改,可能就改变了他们的初衷。所以,当我们决定要删改习作时,最好也向学生问个为什么。教师要当好伯乐,尽力发现每篇作品的亮点,大加赞赏,相信在老师欣赏的目光里,每位学生都是千里马。

五、重视写法

记得有位老师曾说过:“假如我们只顾让学生多写,而不讲写作的方法、要领,学生哪怕是天天写,也未必能够写出好文章来。”我认为,习作教学是不能忽视写法渗透的。教师对学生写法的指导,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运用具体的习作,让他们通过实践、讨论交流,剖析比较来掌握。

总之,写作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动笔的欲望;写作有了生活,就等于文笔有了源泉。教师的恰当引导与鼓励,一定能使学生的习作之路风雨无阻。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榆县新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