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小学生作文三法

2013-12-29 00:00:00黄祝寿
新课程·上旬 2013年3期

摘 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合适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感觉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是让小学生不再把作文作为负担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方法

作文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合适的作文题目,让他们感到有事可写。结合我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具体的方法有以下三点:

一、打开记忆的门

每次作文课,我都会先把题目公布出来。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有时间回忆生活中的往事,寻找感受最深、记忆最深的人和事。这样一来,学生记忆的门打开了,记忆飞出来了,各种素材涌现出来,灵感也有了,下笔自然顺畅,文章自然感情丰富,有血有肉了。有一位学生在《扫树叶》一文中这样写道:

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变黄了。风吹过,树叶一片片飘落下来。有的像蝴蝶一样,随风打转,很好看,有的随风飘摇,到处乱飘。校园里落叶到处都是,有像扇子的,有像喇叭的,还有的像粽子的。我和小兰挥动扫帚,使劲地扫,树叶很快堆成一座小山。不一会儿,我身上便汗津津的,胳膊也酸溜溜的,不听使唤了……我弯下腰去拣了几片最大的树叶,当作扇子摇着。小兰看见了,打趣地说:“华姐姐,要是给那树叶加个长把儿,你不就是铁扇公主了吗?”我白了她一眼,赶忙回击她:“我要是铁扇公主,那你不就是随从的小妖精了吗!”

这篇习作,写得形象生动,逼真地反映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特征。

二、留心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生活中,很多令人动情、令人难忘的场面,常常是稍纵即逝。如果能留心这些瞬间,就能更好地感知生活中的情感。再加上及时收集整理,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留心与不留心,虽然只是一念之差,却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有的人可以看到树下的蚂蚁搬家,而有的人虽路过很多次,却毫不知情?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大概知道自己兜里还有多少钱,而有的只有掏出来数数才会知道?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次,我要求他们留心观察山羊和绵羊的外形。观察后,一位学生在《山羊和绵羊》一文中用对比的方法写道:公山羊有胡须,公绵羊没有胡须……山羊的毛又短又直又松散,绵羊的毛又长又密又卷曲。这篇作文,写得具体、详细。我把这位学生请到办公室,一边批改作文,一边问他:“公山羊有胡须,母山羊有胡须没有?”“有!”他毫不迟疑地回答。我认为这位学生在观察时是留心了,动脑筋了,要不然会在我这突然袭击下吃败仗。

留心生活,不仅能发现事物的表象特征,还能发现事物的本质特点,以至引发文思,从而达到胸有所积不吐不快、下笔左右逢源的状态。

三、以生活为基本,展开丰富想象

写作并非易事,要写出有血有肉的好文章,就一定要经过仔细的观察,认真的分析,适当的裁剪,精心的谋篇才行。想象在写作中常常用到。但是,想象必须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建立在现实生活和科学常识的基础上。如《菜园小景》这个题目,一位学生通过想象,写得颇为精彩:“淡红的西红柿,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绿叶底下,又像害羞的小姑娘,躲躲闪闪,不敢露面。”文章将西红柿比作小灯笼,比作小姑娘,很贴切,很得体,更将风吹叶动,西红柿忽隐忽现的状态比作小姑娘害羞时的动作,更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由此可见,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想象,不但入情入理,而且生动形象,很耐人寻味。

(作者单位 福建省邵武市大埠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