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在课堂中怎样使用数学语言

2013-12-29 00:00:00毛暄
新课程·上旬 2013年3期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小学数学语言并不只是单纯的数学知识的信息载体。它对教师还具有一系列规范化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教学。

关键词:数学语言;信息载体;课堂教学

教师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教学,是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提高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建立准确、清晰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使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和从事其他科学研究工作的必要条件。

一、课堂教学数学语言的运用特点

(一)数学语言具有准确性

准确、简明是教学信息传递中的一条最基本的要求,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精练,使教学信息体现明了化。

在概念教学上,少说或多说一个关键词,就会改变数学概念的原意,造成教与学上的认知错误。比如,梯形的概念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而少说了一个“只”字,就会造成概念外延,学生也会误把长方形、正方形当作是梯形。因此,恰当地使用简练、严密的语言表述数学概念的内涵,才能构建准确、清晰的数学概念。

(二)数学语言具有形象性、启发性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最缺乏的就是科学的数学语言的帮助。因此,教师作为引导者,其本身在教学的每个引导环节,他的数学语言、教学语言等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例如,四年级“认识分数”一课:

师: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要用到分数的地方?如果有,举个例子。

生1:每天吃早饭时妈妈总是把一盒牛奶平均分成三份,倒在三个杯子里,每杯都是一盒牛奶的三分之一。

生2:过生日的时候我把生日蛋糕平均分成了四份,我和妈妈每人吃了一份,我吃了这块蛋糕的四分之一,妈妈也吃了四分之一;爸爸吃了两份,爸爸吃了这块蛋糕的四分之二。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应将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如何正确使用数学语言

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途径。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数学语言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正确使用文字语言,明确算式的意义

数学中的算式都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作为数学语言之一的文字语言是记录与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如四则运算中的名称、算式的具体意义、运算顺序的表达等等,这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教学学生学习“两步式题”中,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用准确科学的数学语言读出下列算式:

100-15×3

读题:从100里减去3个15的和,差是多少?

学生用准确、科学的数学语言读出或者写出算式,不仅可以保证四则运算顺序的正确,而且能帮助学生在弄清楚数量关系的前提条件下为正确解答文字叙述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正确使用图像语言,准确表达数学概念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数学教材出现的概念主要通过直观演示,观察思考,然后由教师运用准确、科学、清晰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与表述,进而形成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对于“角”的概念,可以通过图像语言“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的表达来描述角(如下图)。

(三)正确使用符号语言,明确数量关系

符号是代表特殊事物的记号或标记。使学生掌握数学符号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懂数学符号就无法学好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符号语言的理解掌握数量关系。

例如,教学“速度 时间 路程”一课:

师:我们知道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那么谁会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呢?

生:路程=时间×速度

师: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生:s=v×t。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钻教材,精心备课,并运用准确、科学的数学语言进行教学,为数学最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数学课堂缺少数学语言,就会丧失数学课堂的意义,从小学数学语言的课堂优化、教学艺术以及对教师的要求上,彰显小学数学语言的色彩;从对教师的要求上,间接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正确地表达数学概念。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2]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义乌市经济开发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