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眼神能收到语言无法替代的效果。
关键词:眼睛;心灵;情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神则是眼睛的语言。对于教师来说,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眼神常常能收到语言无法替代的效果。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出眼神在教学中有如下作用:
一、沟通师生情感,映出美丽图像
师生第一次见面时,学生对教师的情况一无所知,但只要看到教师那双充满慈爱和智慧的眼神,心里就会踏实起来。当代中学生,独立意识比以前的学生要强,他们渴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而往往对自己的约束不够。教师必须有“火眼金睛”,才能洞察细微。
我当班主任已经二十多年,每接收一批新学生,在第一次见面时,往往用眼神让学生感到老师可以信任,把他们从怀疑、害怕、不安的心态中解放出来,安心学习。当学生做错事的时候,批评的同时应用真诚的眼神提醒他:改正错误就是好同学,学生就会从内心深处发出一种改正错误的决心。正如教育学中所说的:“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仅仅是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
二、集中学生注意力,无声胜似有声
课堂伊始,我常常站立门口片刻,目光巡视全场,喧闹的教室便马上安静下来。
课堂上,当个别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都知道用眼神来提醒:突然停止讲课,并凝视着他或她,这种金口不开,以静制动的办法,比起大声的点名更有威慑力,而且当事人不会感到难堪,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也不会受影响。当极个别学生扰乱课堂教学秩序时,教师如果严词批评,既影响课堂气氛,有时甚至会招致被批评学生的反感、顶嘴,这样教师反而下不了台,而这时教师如果用不满和责备的眼神盯住他,学生就会感到一种压力,同时又会觉得老师很给面子,当然会马上转入正常的听课状态。
三、用眼神表情达意,推动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的情感性,要求教师运用恰如其分的语调和语态,来表达作品中的喜怒哀乐之情。表情中最重要的是眼神。
鲁迅先生曾说过:若要刻画一个人的外貌,最重要的就是刻画他的眼睛。鲁迅就是刻画人物眼神的大师,往往不多的几笔就能将人物形象勾画得活灵活现。初中语文课本中也有很多课文涉及对人物眼神的描写。《故乡》中中年润土“呆滞”的目光,《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在“我”忘记说祝福语时那种“惶急、急切”的眼神,《我的叔叔于勒》中当父亲确信穷水手就是“叔叔于勒”时“呆直、紧张、绝望”的眼神……教师在讲授这些课文时,就可以用恰当的眼神来表现人物不同的心理和性格命运,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能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四、捕捉学生眼神,反馈教学信息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敏锐的目光洞察、捕捉学生的眼神,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当学生对老师传授的知识不理解时,他们的目光会流露出茫然与疑惑;当学生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学有所得时,他们的目光会神采飞扬;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而突然顿悟时,他们的目光会由迷惑转而自得起来……学生如此丰富的眼神给教师的反馈作用丝毫不逊色于有声的语言,只要教师及时细心地捕捉,将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记得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这篇课文,其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一句中“之”字的用法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在讲解这些的时候,我看到学生眼睛睁得大大的,眉头都蹙起来,从学生的眼神中,我知道他们不懂,于是又仔细地变换角度给他们讲解。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学生眉头舒张开来,心领神会的目光告诉我他们懂了。于是,我又及时地把课堂教学转入下一环节。
以上这些只是我在自己教学中的一些琐屑、粗浅的感受,眼神在教学中的作用还有很多,也愿我们能够不断地摸索,运用好这一无声的语言,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作者单位 山西省忻州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