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2013-12-29 00:00:00王娟
新课程·上旬 2013年3期

摘 要:语感(language sense)应是言语(parole)到意念(meaning)的逻辑转换(logic transfer)的能力,换句话说是一种语言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反映。它含有很强的文化因素和对语言惯例(convention)的认知。当学习者对目标语的语言接触(language exposure)达到某一设定的变量时(因个人而异),量变便引起质变,即获得这种能力——语感。英语语感不同于母语语感,英语语感的培养有赖于对语感的特征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语感;英语语感的训练;氛围

我们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在做各类型的选择题时总是会对于相似的选项举棋不定,难以取舍,部分原因就在于该学生的英语语感差。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英语的语感的训练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和学生正确熟练地运用英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感技能的形成离不开练习,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形成语感,脱口而出。

在英语教学中,语感的作用不可忽视。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但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去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需要充分认识语感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加强语感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如何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一、结合思维学语言,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1.营造用英语的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增加用英语解释英语的方法,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同时,也可以多利用多媒体的英语音频、视频等来营造让学生想用英语进行交流会话的环境。

2.鼓励用英语进行想象。想象能让学生透过文字,看到画面与场景;透过语言,领略内涵;放飞思绪,积极思维。从而达到训练学生英语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的目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引发孩子们的想象与思维。

二、加强语言实践量,积累语言材料

语感是建立在一定语言内容基础上的,语言的学习更需要积累,要在读中积累语言材料,感悟文章,培养语感。学生在阅读中习得的语感,只有在更多的语言实践中得到运用,在会话及阅读教学活动中自然有机地进行,才能使语感不断强化。

1.在朗读背诵中提高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现代语言学习的理论也告诉了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在我们的常规教学中,除了早读要求学生要大声地朗读课文和单词外,学生们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背诵出每个单元的Reading A&B的范文。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长期坚持下来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同学们的英语语感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在做各类语法选择题时,尤其做的得心应手。同时,我把听录音,朗读、背诵20分钟课文作为每天的课后作业,有时还把同学的朗读录下来,在课堂上播放让同学们一起评分。其次,通过Morning Report,Duty Report,朗诵、演讲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语感。这些做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语感也得到了提高。

2.在阅读教学中巩固语感

英国中世纪的思想家、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Reading makes a full man.”只有多读书,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在阅读中,我们既要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思想感情,又要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深层含义,从中受到思想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我们还要鼓励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思维质量。引导学生让英语走进生活,把学办事、学交往、学合作、学做人与运用英语,提高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三、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感的环境和氛围

英语语感的培养,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英语语言环境。然而我们现在的学生缺少自然的英语环境。因此,要增强语感,必须多创设英语环境,尤其是英语听说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时时沉浸在英语听说的环境中。在我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创立一个直观的视觉感受,在教室里粘贴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的标语和警句,经常在课余时间播放经典英文歌曲和电影。通过每天的英语值日生汇报、看图说话、背诵课文、复述课文、讨论问题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提高口语能力。我们也经常举办英语手抄报比赛、英语角沙龙、英语歌曲大赛等活动来给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随处可以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在日常生活中也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与外国友人沟通交流,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语感。教师在承认和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感悟主体的同时,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交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并努力创设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从而获得个性的发展,和语感的培养。

四、感知中西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与文化密不可分。把文化融入语言中学习,能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文化得到潜移默化,并领悟语言表达的恰当与得体。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把文化教育融合于语言教学的长期努力中。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精确理解和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我们中国人见面招呼时,会习惯性地问候对方说:“吃了没?”但若是在和西方人问候“Have you eaten?”只会令到对方一头雾水,不知所措了。因而,在我们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避免文化差异成为交际中的障碍。我们可以挖掘英语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中的文化内涵,并借助于网络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例如,网络中的英语原声音像影视,不但能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语欣赏与学习,而且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音乐与艺术风格等。

总之,当学生的英语语言与文化知识的感知和积累,英语的实践感悟与经验,以及英语思维的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形成意识和能力时,良好的英语语感也就随之而产生了。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在语音教学中感悟语感,在阅读中渗透语感,在会话教学中提升语感,在写作中巩固语感。通过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联系增加实践积累,培养语感。学好用好英语就得需要大量的实践,英语的实践过程就是英语语感的形成和优化过程。获得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语感,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在授予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只有学生提高了英语语感,才能行之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

[3]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朱曼殊,缪小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靳洪刚.语言获得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6]兰昌勤,曾洁.对培养我国外语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思考[J].外语界,2004(4).

[7]张艳红,李娜.浅议英语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8]王悦.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语感训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6).

[9]陈厚胜.中学阶段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缺陷及对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2).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