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对抽象数学知识难以理解和接受,所以,要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其在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形成策略;解决问题;体现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情境是小学生乐于投入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下,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小学阶段的“解决问题”教学,就是要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经历观察、分析、操作等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思考数学问题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已有知识水平的限制,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而对自己熟知的生活场景却非常了解并乐于投入,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来学习“解决问题”,学习的难度就会随着学生的投入而降低,学习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那么,学生喜欢的情境从哪里来呢?我认为,教材上的主题图就是最好的学习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利用主题图来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巧妙并恰当地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直观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生活情境、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例如,我在进行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时,结合具体内容,先将主题图以多媒体课件或学生表演的动态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再通过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在动态情境下,学生能很快说出自己发现的信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浓厚,较好的理解了题中的数量关系,为下一步探索方法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深入情境,在学习中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材,注重通过情景的展示,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aa3yL8VRSrjJWt0zWgMyDRbs0Hdm9Ft+/GWqeWzz+lI=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教师要恰当设计联系生活实际的生动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在开放的课堂中经历互动合作、探究实践的学习过程,轻松愉悦地获取知识。例如,在上面的课例中,既要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数量关系,又要让学生在比较、反思、梳理中学会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最终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注重已有生活经验的再现,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会阅读生活、应用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经验,抓住生活契机引导学生学会关注数学、引领学生自觉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解决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减法”的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了一个商场购物的活动场景,活动中,我有意识地把不同的商品标价定为小数,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与售货员的角色进行购物活动,并由双方共同计算“顾客”所购买商品的总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体验商场购物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活动让学生有了自主体验的机会,并从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快乐。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尝试,使我深刻体会到,设计精彩的学习情境,会让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参与意识更强烈,对于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再现,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无限乐趣。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自觉转变教学意识与水平,用我们的勤奋和智慧,深入研究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会在生活情境中探索创新、在有效互动中解决数学问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 新疆石河子一三四团小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