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3-12-29 00:00:00廖秋英
新课程·上旬 2013年3期

摘 要:学生不爱语文的根本原因是缺少语文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爱上语文,激发其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关键。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老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学习;语文;兴趣;注重实践

谈起对语文课的感受,勤奋的学生说:“语文课太累,跟着老师转来转去,疲于奔命。”慵懒的学生说:“语文课无趣,字词句,分析来,分析去,毫无意思。”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变得单调乏味、枯燥无趣呢?为什么学生会讨厌上语文课,害怕上语文课呢?其实,根源还在我们老师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有能力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科,如果一个老师唤不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那就是失职。”

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一、深究教材,挖掘语文课的乐趣

教材是载体,是语文老师挖掘语文课乐趣的基础和材料。语文老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教材,努力挖掘其中可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因素上。只有吃透教材,善于发现和放大教材中的“乐趣点”,才能设计出好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感兴趣,才能还语文课以生机与乐趣。如,我在古诗教学中,穿插指导学生“运用诗句造句”这一乐趣环节,请学生选择诗句说话:(1)更上一层楼(2)不识庐山真面目。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有的说:“这学期考试,我的语数成绩都是优。下学期,我要‘更上一层楼’。”有的说:“没想到魏欣茹同学这一次期中考试竟然取得了第一名,我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呀!”……学生个个兴味盎然,情绪高涨,如此上课,学生还能不爱上语文课吗?

二、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1.老师要永远带着微笑走进课堂

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老师的一举

一动、一颦一笑都会感染学生,愉悦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要确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老师的教学要做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这种学生观的指导下,老师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并有意识地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充分展示的机会,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也才能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从而喜欢上语文课。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3.老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

课堂上,老师始终都应该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老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老师还要不断恰当地运用表扬、激励等手段,使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自信,永远保持着旺盛的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激情。

三、特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的导入设计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采用猜谜语、多媒体课件、讲故事、创设情境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就能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观潮》一课中,上课伊始,我出示自制的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那气势磅礴的大潮,撼天动地的巨响,从视觉、听觉上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其深入了解的兴趣。“同学们,从视频中可以看到钱塘江大潮的惊心动魄、奇异壮观、气势宏大。作者是怎样运用文字把大潮的景象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很快,学生就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乐于学习了。

四、重视语文实践,让学生体验学习语文的成功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以《田忌赛马》为例,我运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把课堂作为表演的舞台,训练学生自己主持、分组展开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当主角,老师是学生中的一员,和学生一起欣赏、一起表演,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双方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新课标还注重利用“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知识竞赛”等多种途径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上好室外课,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之一。如,秋天,我带着学生走出校门、走向自然,观察秋天的特征,如叶色、果实、景致、气候、人物心情等,在观察中,我指导他们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方面去感受,去体验,帮助他们寻找美、发现美、感悟美。事实证明,这样教学效果很好!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要不断地用心探索、创新,把语文课变成欢乐的海洋,让学生真正从兴趣出发爱上语文课。

参考文献:

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 河南省遂平县灈阳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