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策略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得以体现的最直接方式,它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和关键性影响。就三个方面简单谈了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效果;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初中教育中的体育教学地位不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那么,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就成为初中体育教学的首要问题。
一、实时掌握学生情况,动态调整教学方案
初中阶段是人生跨度最大的阶段,告别了少年,经历了青春期,步入了青年。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心智会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因此,教师要实时掌握学生情况,把握学生心理变化规律和身体发育情况,动态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和有效性。首先,教师要考虑学生运动的起点和进步的幅度,不能使运动负荷超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保证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相适应;其次,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计划。
二、完善体育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需要
实现教学内容的自身整合,意在改变传统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变化方式与拓展方式,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作为体育教师,应善于在尊重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化,从而实现教材内容的完美整合。例如,在教学跑步运动时,可以改变传统的单纯性跑步活动,将其变成具有多样性和目的性的游戏活动,将短跑运动融入各种奔跑游戏中,将弯道跑融入十字接力活动中,将长跑融入定向运动中。通过体育运动与游戏活动的有机整合,不但优化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加强问题方面的引导,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上课时,我们可以抽出一两分钟的时间,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对教材内容积极展开思考和探究。比如,在练习立定跳远时,为了能让学生快速掌握跳远技巧,可以问学生:青蛙、袋鼠、小兔子跳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大家可以学一下它们跳跃的样子,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比较一下它们谁跳的最远?原因是什么?手臂向前上方摆动是否有助于向前跳呢?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随时总结教学经验,探究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朱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邓国良.新课程视域下的体育有效教学[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6).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晨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