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于孩子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精神交往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的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在我做班主任的14年中,遇到过许多“问题学生”,我总是用“爱”去感化他们。
案例:彭同学是我们班的一位“双差生”,学习基础很差,上课从不认真听课,更让教师气愤的是,上课油嘴滑舌,经常和教师“顶牛”,课余时间逗女学生,说脏话,在寝室打牌、吸烟,翻围墙外出上网,偷东西等等,简直是“差”得没法说了。后来,我发现该学生家庭历经变故,母亲去世得早,父亲经常在外打工,很少回家。他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也只是她姐姐偶尔来电话打听一下,现在她姐姐对他也失望了,说他无可救药了。
鉴于该学生的情况,我采用避其锋芒,以爱心化解的方法来教育这位“双差生”。
一、理解学生,用爱感化学生
我首先对他进行全面的了解,得知他的家庭变故,知道他是缺乏父母的爱,才导致自己行为的偏差。于是,我试着从生活上关心他,嘘寒问暖,多体贴他,必要时给点生活费,有病就带他看医生等等;在学习上,多些鼓励,多些赞赏的话语,用他自身的闪光点来激励他努力学习;在思想上,多理解他,多站在他的角度思考,然后再慢慢地开导他、转化他。以这种方法对待这部分学生,他就会觉得你就是他值得信赖的人,是他最可亲的人,他才会把内心最隐私的东西向你倾诉,你就有了成功转化的筹码。
二、宽容学生,信任学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一位在校的“问题学生”。学生犯了错,我们要细心地去倾听,公正地去评判,切勿急躁。彭同学每次犯错后,我都认真地听他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做,是哪方面的原因,然后再指出他所错之处和这样做的危害,经过谈心式的教育,使他彻底认识到问题所在。
三、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
我们面对的“问题学生”,往往差的不只是学业,还有行为习惯、技能技巧等,所以他们需要的帮助很多很多,我们根本就来不及、也不可能一一帮助,只能给予他们最最需要的东西,那就是培养他们的自尊自信。一个人的心有多大,他就会有多大的成就。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为什么不多给学生一份肯定、一份鼓励?为什么不多给他一份成功的希望?
经过这件事以后,我也更加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理解学生,体谅学生,关爱学生,对学生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关心和帮助。在给学生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作者单位 湖南省隆回县岩口镇大观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