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2013-12-29 00:00:00刘庆红
新课程·上旬 2013年3期

摘 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思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的素质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一题多解;生活实际;自主学习;问题情境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而为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倡导一题多解,活跃学生思维

所谓的一题多解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提高学生学习探索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所以,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对同一试题进行多角度思考,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快乐轻松地学习数学。

例如,解答(x2-3x)2-2(x2-3x)-8=0

方法一:设y=x2-3x,则方程变形为y2-2y-8=0

解得,y1=4,y2=-2

即x2-3x=4或x2-3x=-2,解得,x1=-1,x2=4,x3=1,x4=2

方法二:将已知方程看成是以x2-3x为底的二次方程,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2-3x=4,x2-3x=-2

解得:x1=-1,x2=4,x3=1,x4=2

方法三:因为(x2-3x)2-2(x2-3x)-8=0即(x2-3x)2-2(x2-3x)+1=9

所以,(x2-3x-1)2=9;解得,x2-3x-1=3,x2-3x-1=-3

即x2-3x-4=0,x2-3x+2=0,解得,x1=-1,x2=4,x3=1,x4=2

这是一道简单的解方程试题,我们就可从不同的角度找到多种解答的方法,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在学生提出解答方法之后,教师不要以各种理由去反驳或否定学生,这样会大大摧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由此可以看出数学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情境结合到一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学习有关二次函数的知识时,我经常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到等量关系,思考解题的方法。如:进入夏季后,某电器商场为减少库存,对电热取暖器连续进行两次降价,若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x,降价后的价格为y,原价为a,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y=a(1-x)2)这是一道根据实际问题列二次函数的试题,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二次函数,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在学生熟悉的背景下,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引导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由于三角形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图形,因此,我采用了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准备好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然后结合教材内容,提出假设,之后通过举例证明自己的假设。在这样自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假设和论证都是自己提出的,所以,学生的记忆和运用能力要比以往教师的简单传授要好得多。

四、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境教学是新课改以来广受教师喜欢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进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让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在授课时,我就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若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不是可以判断为平行四边形?(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之后,紧接着我让学生试着证明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使学生真正成为

教学的主体,体会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的价值。进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数学学习,最终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聂铭锋.如何搞好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8).

[2]郭雪君.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10).

(作者单位 广东省兴宁市司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