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从三个方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课堂以及课后自学能力。
关键词:自学能力;课前;课堂;课后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学习知识,锻炼技能,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现代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自学能力视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内容,就英语教学而言,我们要紧紧抓住课前、课中、课后自学这三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及能力,早日完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从而早出人才,出好人才。
一、课前自学
1.坚持搞好课前预习
课前自学,也就是预习。在课前预习中,学生要看懂教师未讲授的新知识,就必须综合运用自己学过的有关知识,通过对新材料的思考分析,最后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指导学生预习时,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使其乐学。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设计一些问题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教Life in the future一课时可提出如下几个预习题:
(1)How do you usually get to school?(By bike,by car,by bus or on foot)
(2)Where do you live,in a city or in the countryside?
(3)Where would you like to live in the future? (Under the sea,on the moon, in a flat or a house)
(4)Worried about the journey,I was unsettled for first few days.(分析句子结构)
这样提出问题,让学生预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还引导学生学会了联系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自学方法。
2.培养查阅词典的能力
词典是语言学习者的工具书。要培养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就必须指导他们如何使用工具书,教师不仅应教会学生查阅词典的方法,还要训练学生查阅词典的速度和能力。首先,指导学生迅速查到所需的词,接着就按该词在句中的词性从上下文来确定它的意义。其次,要教会学生怎样查词组。
二、课堂自学
1.培养学习习惯,变被动为主动
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观察到影响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力差异,而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它严重阻碍着学习能量的释放,致使学生的内在潜力无法发挥。所以,课堂上教师必须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紧紧抓住课前自学边提问边讲解,使整个课堂自始至终都由师生共同完成,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成了主动的自学,有了主动学的习惯,学习效果也会提高。
2.注重学法指导,激发自学兴趣
培养自学能力必须注重学法指导。学生每天都在学习,但说起学习方法,他们却知之不多,因为他们的学习是属于自发的,而非系统的、科学的。因此,课堂上我注意边讲课边介绍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拓展自学空间
课堂设问是一种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有效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常用方法。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拓展自学空间。以选修7第二单元课文Satisfaction Guaranteed为例,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女主人翁克莱尔的感情和心理上的变化,可考虑设计以下问题:
Read the story and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At the fires sight of Tony,Claire was frightened.Why?
(2)What did Claire do when Tony offered to help her dressing?
(3)How did Tony begin to win Claire’s trust?
通过这些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教材的情节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探究发现语言的内在规律并总结学习规律,进而学会学习。
4.重视课堂小结,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培养自学能力必须重视课堂上的“小结”。学生自学时,常常是一篇篇、一段段地去学,不善于把整体知识串联到一块,更不善于联系以前的知识,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教会学生联系起来思考,把单一的问题和几课中甚至是一册中的内容都联系到一起。如,第一册第九课中be used to do sth.和以前学过的used to do及be/get used to (doing) sth.都可以归纳到一起,形成used体系,这样既利于学生记忆,又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三、课后自学
课后自学即巩固的过程,主要靠布置的作业来完成。我们抓住这个机会,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1.自学内容布置要有目的性,而且还要适量
有目的性也就是要针对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是课堂内容的具体化,它既要求复习,又要求提高,我们心中要始终有数,不能盲目机械。同时,作业还要适量,也就是布置内容数量上不要过多,但也不能过少。多了,学生完成不了或急于求成,而形成马虎的不良习惯,这样既达不到目的,又增加了学生负担;少了,就达不到自学
效果。
2.自学内容要难易适中、紧扣教材
布置自学内容时,切忌过难和过易。难了,学困生解决不了,易了优等生做起来又不够劲,这样就达不到“双基”的目的,所以我们自学材料要难度适中,要本着分类推进的原则,这样不仅能满足尖子生,还对提高中等、学困生,同时还能避免一些优等生产生骄傲的情绪。
3.自学检查要及时、认真、准确
自学结果的检查要及时,不要留尾巴。学生的作业就是自学的结果与信息,教师从中得到反馈,教师批改是对信息的评价、学生从中得到反馈,这种交替的信息反馈进行得越快,自学效果就越好。
总之,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年级、不同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在教学思想上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学为主线的原则。作为教师,真正的本领不在于会传授知识,而在于善于组织学生的认识活动。
(作者单位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