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抛锚式”教学策略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策略,具有探究性、自主性、多元性等突出特点,对于学生知识、能力和觉悟的提高具有强大的张力,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实现。通过对“抛锚式”教学模式分析,提出将“抛锚式”教学模式与当前的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并指出在具体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模式;思想政治课程;高职
“抛锚式”教学策略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策略,其应用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抛锚式教学模式与思想政治课程的结合,极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策略,是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事实问题的基础之上,被称为“实例式教学策略”或“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它在价值取向上,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的精髓与主线,将发现、建构作为教学的方法与途径,强调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与感悟。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与思想政治课程的结合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方法,能够凸显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与优势,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
思想政治课程的设计应当以允许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为原则,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将“抛锚式”教学分为课程式、专题式与交互式三种类型。在具体的政治课“抛锚式”教学中,分为创设情境、确立问题、探究问题、效果评价四个环节。“抛锚式”教学认为学习与教学活动均应围绕着某一“锚”来设计。所谓“锚”,其实就是某种类型的个案研究或问题情境,而“抛锚”的过程就是生本对话的过程。思想政治课中,通过师生对话创设一个真实的、完整的而又相对复杂的情境后,由于这一情景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所以就具有明显的时政性与实践性,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即学生与创设的情境之间的对话。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相结合,不但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开阔的思维品质。
三、思想政治课程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形成和发展。采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能够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可以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问题。
1.传统的授课方式不适应新知识的变化
传统思想政治课的授课,特别是教材上十分注重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严密性,忽视了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往往很难跟上时代的变化,它不是给师生提供对话的平台,而是使学生被动地顺从、认同和接受。
2.传统的教师角色不能适应“抛锚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长时间地被奉为知识的象征,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占有者。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和创造性,学生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教学方向、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等,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但是,在信息网络时代,人们很容易从开放的数据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的主要职能就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学习的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不明确
课堂教学评估作为教育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探索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抛锚式”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应用的实现
1.“抛锚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实施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想要达到对一个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到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他人的经验介绍。建立在这一要求基础上的“抛锚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以“问题”为核心,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其具体过程如下:创设情景、确定问题、自主学习、交流与协作、总结与评价。此处继续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如何与该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以完成教学目的的有效实现。
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创设一个真实的并与即将学习的知识相关的情景,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直观化与情景化的结合。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小组讨论、反思,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解和感悟。
2.转变教师角色适应“抛锚式”教学
“抛锚CIU3ltBm86fY6iTIAv0Acg==式”课程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师提出的挑战之一就是角色的转换,即教师应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教练”和学生的“学习伙伴”,即教师自己也应该是一个学习者。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看成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抛锚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发现新的问题,只有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基础上,“抛锚式”教学模式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成功展开。
3.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评价标准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考量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开展的标尺。有效教学的构成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教学评价的激励性,教学状态的自主性,教学氛围的和谐性,教学探究的科学性,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教学特色的艺术性。有效教学的真谛在于使学生真正认识自主学习的精髓,理解自主学习的环节,掌握自主学习的秘诀。在此需要以“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为基础,研究该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有效展开的标准,以此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有力依据。
4.教学内容与真实情景相联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抛锚式”教学中,情境应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教师选择学生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抛锚”。学生更易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同化和顺化当前所学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因此,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真实、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借助“情境”,通过同化与顺应的方式达到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五、总结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确立探索创新意识,在培养目标上确立自由发展意识。实施“抛锚式”教学,教学内容应从“记忆型文化”转向“思维型文化”;教学主体应从“单兵作战”转向“协同作战”;教学方式应从“以授为主”转向“以导为主”;教学评价应从“量化评价”转向“质性评价”。
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上的“抛锚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现状,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礼节性对话、反思性对话,使政治课的教学“田野”不断开阔。
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不仅能够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而且将极大地促进教学与科研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工程的同时,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高文.共建教师发展的开放学习环境——探索以网络为中介的研究型课程的教师教育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05.
[2]刘洋,钟志贤.论抛锚式教学模式[J].江西教育科研,2005(2):9.
[3]卞晓晓,戴亮.教学评估信息系统设计开发[J].福建电脑,2010(2):120~121.
[4]吴开军.基于数字化校园的高校教师考核系统[J].计算机科学,2008,35(4):376~377.
注:本文章受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校级项目资助。
(作者单位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