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建构主义理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013-12-29 00:00:00王建新
新课程·上旬 2013年3期

摘 要:当前建构主义的学习与教学理论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教学方法,这其中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认知师徒法和互惠教学等。以“大气压强”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应用研究性学习模式进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研究性学习;思维发展

一、建构主义理论和研究性学习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由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学习者有其内部的认知结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习得由信息所构成的事物及其特性,使外界客观事物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已形成了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当前建构主义的学习与教学理论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教学方法,这其中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认知师徒法和互惠教学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包括以下四个成分:(1)形成假设以解释事件或解决问题;(2)搜集数据来验证假设;(3)得出结论;(4)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本文以“大气压强”的教学为例,讨论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二、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师提供一个新异的现象,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展开“火热的思考”

覆杯实验:如图1,在一个盛水的杯子口,用硬纸片盖住,水和纸片不掉下来,再拿着杯子在竖直平面内慢慢转一周,使杯口分别朝不同的方向,水和纸片仍不掉下来。(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教师在做这个实验时,以为成功的关键是盛满水。事实上,杯口边缘在一个平面内和纸片光滑平整有一定的关系,即使杯中不盛满水,实验照样成功。)

教师提问:水和纸片不掉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二)学生通过反问,搜集信息,找出相互影响的变量,并验证因果关系

学生问:(1)“这是一张特殊的纸吗?”(不)(2)“盛水的多少有影响吗?”(没有)(3)“是不是与杯子外空气有关系?”(是)(4)“是不是纸被水粘住了?”(看实验)教师演示:在一个塑料杯的底部开一个适当的圆孔,用左手食指按住小圆孔,在塑料杯中盛满水,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右手拿住硬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开右手,如图2,硬纸片没有掉下来,水也没有流出;然后放开按住小圆孔的手指,纸片掉下来,水流出来。

学生抢答:“是不是大气对纸片有压力?”(是)

然后请两位学生用别的杯子、纸片和水,用注射器、钩码和细线,上台配合做实验,验证假设。

(三)学生得出结论:地球表面附近存在大气,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提供实际例子,帮助学生对这一结论进行理解,让学生感受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用物理的意识。

1.瓶吞蛋实验如图3,先让学生轻轻用力看是否能将鸡蛋完整地压入瓶内,然后点燃浸有酒精的棉花,一会儿,发现鸡蛋慢慢被吸入瓶内。为什么?

2.学生阅读课本中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如图4,并讨论半球不易拉开的原因。

3.在大试管中装满水后,将空的小试管轻轻放入大试管,如图5(a)所示,拿住大小试管,迅速倒置后立即放掉小试管,可观察到大试管里的水慢慢流出,同时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会自行上升,如图5(b)所示,试分析其原因。

(四)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思维过程

教师问:“在图1、2、3、4、5中,现象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你是怎样把现象与条件联系起来的?你对这种现象有别的想法吗?”这样学生对大气压强知识的获得,不是教师生硬强加给予的,而是通过学生思维运作习得的,同时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培养,对如何解决问题也有所领悟。

三、实践心得

研究性学习,使物理概念教学不再是师生封闭在教室里枯燥地讲、背、做,而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生动活泼的探索,从中找出因果联系,建立正确概念的过程,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而言,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究过程本身,通过搜集资料、验证假设来解决问题、发展思维。对教师而言,要提供问题情境,做好准备、组织工作,以保证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本案例中,学生通过观察材料:杯子、水、纸,再联想到空气,来解释现象。教师要有预见性,设计系列实验,多准备几套器材,并调控好课堂节奏,确保学生的参与。

参考文献:

吴庆麟.教育心理学.1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5.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