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素质教育进驻数学课堂

2013-12-29 00:00:00倪红艳
新课程·上旬 2013年3期

摘 要:提出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设疑问难,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激发兴趣;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其根本特征就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而课堂教学目标既要面向全体,立足于学生的数学实际,又要着眼于未来,注重发展,为每个学生数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奠基。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营造一个愉快平等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和学的欲望

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等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在和谐的气氛中充满感情地交流,学生才会有活跃的思维、高涨的热情,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教育活动是双向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的教育活动才会卓有成效。

二、突出授课的新颖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课堂教学组织得具有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不仅体现在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语言生动形象且富有情感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授课内容上,不落俗套、新颖别致。例如,七年级(上)讲线段公理时设置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有一个小孩站在门口拿着肉包子喂狗,远处的狗扑过来的路线是怎样的?学生通常会说“直接扑过去”,而不可能说狗逛一圈再过去。由此我们总结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定理,熟悉的生活情境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主导”和“主体”的有机统一,构建以自学为基础、以思想为主线、以训练为手段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讲解时要注意:从数量上不少讲,从质量上要精讲,从内容上学生易懂的地方不轻易讲,学生有困难的地方启发学生自己做,个人办不到的就与同伴共同讨论找方法,实在不行教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导一下,尽量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这样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作用,困难的问题由他们来解决,当他们显露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后,这种小小的成功的喜悦必然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从而使成绩更加突出,继而由他们带动班中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抓住时机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变高分为高能

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广泛渗入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精髓,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因此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规律的被揭示过程都蕴藏着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思维的机会。因此,在讲授概念时要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逻辑的加工,依据数学思想方法指导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在复习小结中还可以总结这一章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从知识发展的过程来纵观数学思想方法所起的作用。讲解例题习题时,不要就题论题,要教会学生解完后进行反思:解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关键是哪一步?自己为什么没想出来?能找到更好的解题途径吗?通过解这道题,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这种反思能较好地概括思维本质,从而上升到数学思想方法上来。一言以蔽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尽量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过程重于结果,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终身难忘的学习体验,真正激起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同时还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总之,作为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彻底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做素质教育的急先锋。

(作者单位 江苏省靖江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