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精彩生成”,造就“美丽课堂”

2013-12-29 00:00:00胡治国
新课程·上旬 2013年3期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的。教师如何能在课堂上将生成性资源加以利用,是作为专业课题需要研究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资源;利用

新课程改革由于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与传统的教学有着截然不同之处,因而,我们的教学,不论在思维方式、还是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同时,另一不足现象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如教师仍然把教学过程当作是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上课仍是在执行教案的过程。面对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不少教师尚未掌握、接受必要的反馈策略,在选择与使用时常常会出现偏差,即而出现一些与“生成性资源”反馈不相和谐的现象,如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对“生成性资源”给予恰当的评价,也不能根据学生呈现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活动,使得“生成性资源”不但不能更好地产生效应,反而出现一定的课堂“失控”现象,因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如何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得到合理应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作参考:

一、合理安排反馈顺序

面对相同的生成资源,反馈的顺序不同,教学效果也会有差异。因此,教师在组织反馈时,需考虑反馈的顺序。既要关注不同学生认知水平上的差异,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及时掌握学习资源生成情况,合理安排反馈先后次序。

1.先低后高。由于学生间存在着差异,他们反馈的学习资源水平是有高低差异的。面对这些差异的生成性资源,一般的,教师应先反馈低学习水平的生成资源,再处理高学习水平的资源。这种解决方法能使中低下水平学生在有了铺垫后易于接受高水平的学习资源,从而促使学生尽快掌握新的知识,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时,让学生用“白衬衫、绿衬衫”和“红裙子、黄裤子、粉红裙子”搭配衣服时,学生生成的搭配方法主要有:(1)书写法;(2)图示法;(3)标记法;(4)符号法。显然这四种方法水平有高、低之分,教师反馈时先反馈图示法、书写法等比较直观,且易于学生接受的低水平材料,然后反馈标记法、符号法等相对高水平的材料,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易到难、由低到高,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2.先重后轻。不同的生成性资源对达成目标的作用是有区别的,有的可以达成主要目标,有的则对达成次要目标有作用。因此,教师在安排反馈顺序时,要有轻重缓急考虑,一般的先考虑教学重点,以让学生先期达到教学目标,然后关注对教学主要目标有效达成的其他资源。

3.先易后难。学生课堂即时生成的学习资源存在着接受与理解的难易。有的很容易,学生一目了然。而有的则相对较难,特别是相对优秀学生的反馈,对其他学生的学习可能带来影响。面对这种生成资源,教师一般的应先反馈较容易的,在解决了容易的材料后,再反馈较难的,从而让多数学生能掌握相关内容。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先教学对称图形特征,后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

教师在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从先易后难入手,先反馈能直接判断的,再反馈不能直接观察判断的而需通过操作才能确定的,这样的反馈能促进学生对对称概念的理解。

二、正确选择反馈内容

在课堂反馈中,采取科学的策略,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而,在生成内容的反馈上,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1.突出重点。要突出重点,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这一基本要求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在选择反馈生成性学习资源时,教师就不能过于迁就学生,拈轻怕重,或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突出教学重点,要求教师在选择生成性材料时善于分清主次,以敏感的思路着手组织能突破重点的反馈材料,进行既有确定性的,又有弹性的反馈,不平均使用力量。

2.突破难点。反馈资源的选择要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这是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强调比较多的,并且特别关注的问题。因而教师在选择生成性资源时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资源或能突破难点的有效资源,并适时呈现这些错误和资源,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使之成为突破难点的鲜活的材料。

3.凸现亮点。课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动态和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活动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在教学中,学生生成的资源有时可能既能突出重点、又可能突破难点,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具有简洁鲜明的特点,是生成性资源中的亮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一亮点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升华,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出示图(图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棵小树平移了几格?并说明是怎样得到的?

绝大多数同学反馈了“点对点”数格法,如:因为A到A′的距离正好是7格或B到B′的距离也正好是7格或C到C′的距离也是7格,所以,这棵小树平移了7格。然而偏有一位学生反馈认为:可以先数一数图形占了几格,再数一数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然后把它们相加就是平移的距离。面对这“偶然”生成性资源,教师在反馈时运用了这一“亮点”资源,让学生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因为“点对点”数格法是平移中一种较为普遍的方法,然而在实际学习中,由于学生的思维方法不同,尚有学生会产生数“图形与图形之间相距格数”上的错误。而运用“数格法”的同学,由于减少了寻找“点”的过程,且显得更直观,因而更易被学生所掌握。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对“生成性资源”的反馈是衡量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把标尺。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善于合理运用好课堂即时生成的资源、促进学生发现的理念,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资源,让课堂在生长中异彩纷呈!

参考文献:

[1]朱添斌,徐茂林.捕捉课堂动态资源 实现课堂有效生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片段案例实录.基础教育研究,2006(12).

[2]万泽民.智慧引领 精彩生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的引领策略.江苏教育研究,2011(35).

[3]孙晓洁.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策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乐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