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活动化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而使学生爱上数学。
关键词:活动化教学;儿歌;游戏
所谓的活动化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为特征,以活动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将活动化教学模式引入数学课堂既可以满足现阶段学生的特点,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得到健康的成长。
一、借助儿歌,活跃课堂气氛
在数学教学中,借助儿歌教学主要是针对现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弱,将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以儿歌或是顺口溜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表达方式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学习《1~5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用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记忆。如,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钩子来卖菜。简单易懂的儿歌会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快乐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创设游戏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好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呆板的、规规矩矩的课堂只会让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没有意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找到快乐。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上课时,我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了“逛超市”游戏,我将一些事物标上一定的价位,几个学生扮演收银员,几个学生扮演顾客,让学生模仿家长“逛超市”,小收银员要正确地找零。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有几个平时比较沉默的学生向我提出:我也想做一下收银员,我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并鼓励他们不要紧张,相信自己,使得学生轻松快乐地认识了人民币,而且还学会了运用。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活动化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师创设的教学活动中,在使数学课堂活起来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进行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胡世和.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之我见[J].山西教育:管理,2003(07).
(作者单位 江西省井冈山龙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