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精”生

2013-12-29 00:00:00邓春光
新课程·上旬 2013年3期

摘 要:精妙的导语,精彩的分析,精当的点拨,精巧的调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注重“精”字,并加以创造性运用,则可以上出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课来。

关键词:精妙;精彩;精当;精巧

语文是一门语言的学科。一堂好的语文课,犹如一坛陈年佳酿,醇香醉人,能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语文课的美来自何处?一言以蔽之,来自“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注重“精”字,并加以创造性运用,则可以上出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课来。

一、精妙的导语

导语是一节课或一个问题的开头语,直接关系到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目的的设置,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学习热情的激发,主体的全员参与。

例如,在讲授《岳阳楼记》时,一开头,我就援引一副对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接着解释说:“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与奔泻千里的长江会合后,又一路欢歌东行,激流澎湃,水势极其浩荡,其壮观宏伟的气势雄甲天下,真是水到洞庭尽;而倚江而立的岳阳楼把这雄绝的景象尽收眼底,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都为之倾倒,为之礼赞,岳阳的楼独领天下风骚。”这一导语,颇有吸引力,一下就将学生的情绪带入了那水势激荡的情境中。

教学艺术的魅力之源就是教师的创造力与热情,故导语的设计必须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切题,二是激趣。

二、精彩的分析

上课是一门艺术,课堂的语言,教师应力求做到是艺术的语言。就是靠对教材的熟悉,教法的活用,靠日积月累的挖掘,年复一年的语言的锤炼。

如,教《天净沙·秋思》一曲时,讲到环境气氛的渲染时,我故意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换成“青藤春树晨鸦,官道行人奔马”,学生先是一愣,继而发出一阵笑声,并马上有人反对说,“老师,这样不对。”我因势利导说:“这样为什么不对?是不合韵律,还是不合情境?”学生马上又说:“是不合情境。”“那么,这首曲设置的是什么样的情境呢?”我紧接着追问。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经过深入的讨论,大家得出结论:这首曲写的是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在一个万物萧瑟的秋末黄昏,眼见鸟能归巢,别人能在家共享天伦之乐,而自己却孤身一人,漂泊他乡,无家可归。这里的环境气氛是宁静的、悲凉的、凄怆的。而“青藤春树晨鸦,官道行人奔马”所渲染的是一种喧闹的、喜悦的气氛。若这样一换,就与这位内心孤寂、愁肠百结的游子的落寞心境、悲怆的情绪不相吻合。因此,分析文章,画龙点睛,要善于发现文眼、分析事理、整体感悟,要善于发现关键点,寻找出恰当的引发点,达到纲举目张。

三、精当的点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当点拨、引发想象、展开联想,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说,教学中启发诱导是助产术,直觉点拨是点金术。

譬如,我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运用了“抓住线索,以点带面”的点拨方法。教师紧扣小说中的“变”字:于勒身份的变化,菲利浦夫妇的态度变化。

(1)于勒的“变”:于勒身份有着怎样的变化?去美洲前,他在家人眼中地位如何?去美洲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菲利浦夫妇船上巧遇到的于勒身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菲利浦夫妇态度的“变”:把于勒送去美洲前怎样对待于勒?当于勒在美洲发财后,说要回来赔偿菲利普夫妇一家的损失时,菲利普夫妇怎样评价于勒?当在船上遇到沦为穷水手的于勒时,菲利普夫妇又是怎样对待于勒的?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这样让学生弄清了“变”的问题,既可弄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又能分析人物性格,还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左右着世界的一切,包括亲情与灵魂。文章的主题也就很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四、精巧的调控

一堂课中,教师鼓励学生提问质疑时,学生所提的问题可能有十几个、几十个,处理不好,势必影响教学的效率、容量。这时,教师应审时度势,适当调控好。可采取系统归纳法,根据教学的目标与步骤,将提问分门别类,组织讨论;还可采取诱发思考法,只点拨思考的方向,诱导学生进一步去独立研究,各抒己见;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体态语言,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随时调节教学进度或改进教法、或增减速度、或增删内容,从而使课堂教学更优化,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精巧调控,无论教或学,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