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非常悠久的用香历史,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出现了各种香料,香道也随之产生。香从生活附属品一跃成为皇室贵族、文人雅士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考古表明,直到汉代才出现专为焚香而制作的香器,此后历代出现各种式样的香炉,如汉代的博山炉,魏晋的鸟形香熏,唐代的长柄香炉、多足香熏、熏球,宋代的折沿炉以及各个窑口生产的瓷质香炉香盒等,至明代,盛极一时的宣德炉更是将香器制作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明宣宗皇帝曾亲自督办了一批盖世绝伦的铜制香炉——宣德炉,被后世誉为青铜艺术的最后盛宴,宣德炉不仅延续了文房品香文化,更大程度上形成了赏炉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人对宣德炉的收藏趋之若鹜,后世多有仿制,明末形成仿造高峰,至民国时期一直有仿品,可见宣德炉作为明代香器极品的地位无以撼动。
尽管香器收藏还未形成规模,但拍卖市场上的香器已具有很高的关注度,吸引了大批收藏家。2010年12月1日,香港佳士得的一对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以1.29亿港元成交,被收藏家刘銮雄收入囊中,创下Vo7A54m7GzhINxlckoZCCA==了古代香器世界拍卖纪录。这种动物造型的香炉并不多见,被行内人称为“香兽”。古人重观赏,用金属或陶瓷等材料做成各种动物造型的香炉,多选择麒麟、狻猊、狮子、凫鸭、仙鹤等为题,赋予吉祥的寓意,使香燃于鸟兽腹内,香烟从鸟兽口中缕缕而出,情趣盎然。
同年,在北京匡时2010五周年艺术品拍卖会上,“锦灰吉金——王世襄藏炉”专场拍卖备受瞩目,最后,该专场成交率为100%,成交总额高达9844.8万元。这批香炉曾于2003年在中国嘉德上拍出,20件香炉当时的总成交额逾千万元,7年时间,升值近10倍,其市场效应非同一般。比如,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曾为王世襄《自珍集》封面,在2003年中国嘉德以166万元成交,在2010年的成交价就高达1512万元。除此之外,其他拍品均以远远高于估价的价格成交,具有文化内涵的香器市场前景可见一斑。
作为中国香文化载体的香料与香器,是一笔亟待挖掘整理和传承的财富资源。而依香而生的香器,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体现着不同时代香文化背后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制作工艺和审美情趣的变迁。黄毅表示,目前,真正了解香文化,对沉香和香器感兴趣的还是小众,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展览活动,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香料和香器,真正了解曾经遗失的香文化,而不仅是关注其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