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我在河北师大美术系学习时,白云乡老师给我们上山水课。他教我们如何构图,如何用石獾长峰毛笔,在纸上皴擦点染。讲完后,白老师开始在教室里走动,给大家具体指导。
当他走到我身边时,我裁了一张宣纸,请他示范。白老师边讲边画,很快画完了。落款,搁笔,说了声“纸不好”便离开了。
G4hAKIYPa7YQVhrb84Lmnw==第二天,我带了当时在石家庄市面上最好的宣纸,裁好,铺在了画毡上。当他走到我身边时,我说:“白老师!您试试这纸怎么样?”
白老师看了看我,笑了,没有说话。他站在画桌前,看着纸,想了想,便拿笔调墨,从近处的山体入手,接着是中景、远景,最后是稻田、渔船,一气呵成。然后,他用淡绿染稻田,用赭色对山体的局部和树干以及渔船、人物等进行了勾染。从他面部的表情看,他画得还是很满意的。在审视了一番完成的作品后,提笔在画面的左上方落了款。在他放下毛笔,转身要走时,我说:“白老师,这画上还缺一种颜色。”他愣了一下,不解地问:“什么颜色?”我笑着说:“红色。”白老师一下子笑了,用手一指我说:“你是步步诱导啊!好!我回家给你拿印去!”说完,转身走出了教室。
当时,美术系在师大的北院,白老师家也在那个院,离得不算远。所以,没过多久,他便取来了印章,在画上钤上了“白氏”“拙不易”这两方朱印。
于是,我手里便有了白云乡老师这幅完整的作品,并且一直珍藏至今。
(责编:刘贤)